刘绎刘绎( 1798-1879 ), 字詹岩( 或瞻岩), 永丰县城南(今恩江镇八一街道)人。绎父振, 年少丧父, 家贫, 32 岁始与双江村( 今佐龙乡聂家村) 聂氏女结婚。婚后十余年,只生 2 女,至振 45 岁时才生绎。绎好学, 年少时就以文章闻名乡里, 道光五年( 1825 年) 得选拔贡。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名列一等,以知县任用。绎赴考前, 父叮嘱他:“倘得外用, 毋轻就。”绎遵父命, 请求改就教职,得授江西省宜黄县教谕。父赞许说:“此官不失读书本色。”道光十一年( 1831 年) ,绎应乡试,中举人。十五年殿试,中一甲一名进士,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十七年, 奉命入值南书房(皇帝文学侍从之臣) 。十八年,出任山东提督学政。两年任满, 被召回京, 仍入值南书房。宣宗询及家事, 知绎父母俱存, 特许奉双亲居禁内澄怀园, 以便侍养, 并示优遇。二十一年, 因父母年老多病, 不服水土, 陈情乞归养, 特允所请。归里 2年, 振去世, 绎归里后, 主讲吉安白鹭洲、青原山两书院。前后达 30 年,培养人才甚众。绎与生徒讲学,不涉偏激,不落虚空,一以省察躬行为本,不专以文艺优劣。绎生平为文, 要求情真, 言之有物, 主张“不事摹仿,不求工巧,自然流露,若不容己,则虽词浅旨近, 往往见其真焉。”论诗, 则说:“作诗不必规规唐宋, 惟其真而已。”文与诗,均强调一个“真”字。道光三十年正月, 宣宗去世, 文宗即位。是年夏, 文宗连召绎入京, 听候简用。绎起程前致书友人说:“幸得陛见, 即仍乞养还里。……岂有希荣幸禄之心哉? ”入京后, 接连 3 日受到文宗召见, 仍以母老多病, 陈情乞归侍养, 文宗体其至情,允如所请。咸丰五年( 1855 年)冬, 太平军占领永丰城。绎扶侍老母避居乐安、吉水等地之深山中, 转徙县境院溪、中村等处。八年, 由藤田返里,住巘山下航陂村。其间, 曾襄办地方团练, 下乡劝捐。十年秋, 绎被加三品京堂衔, 任江西团练大臣,为镇压太平军效力。十一年四月,老母 94 岁病故,恳辞差使,以使终制,未获允准,只得哭而就道。是年冬,奉旨停撤各省团练,改归地方,绎卸任,感到“幸释重负”。同年十月, 穆宗嘉许绎学优品正, 也召他入京听候简用。绎以年事已高为由,请江西巡抚代奏,恳辞征命。同治三年( 1864 年) 之后, 绎仍受聘主讲白鹭洲、青原山两书院。绎在鸦片战争期间, 上书卢部尚书祈嵩藻, 反对赔偿烟价与战费,认为:“以肉投犬,以饭饲丐,愈引愈前,愈禁愈多, 未有了时。”绎对英舰入侵长江, 义愤填膺, 主张“沿江固守, 不必与战”, 以消耗其粮食、弹药。“更以大兵转之于海口,悉力防堵,断其归路”,使之成为“釜底游魂”,不难聚歼。绎力主禁鸦片,, 列举鸦片之害:“官吸之则废事, 兵吸之则废守,富者
刘绎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