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高: ,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强调个性发展, 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中明确指出:“应培养人的自我生存能力,促进人的个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并把它作为当代教育的趋势。”然而, 近一二十年来, 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改革和日益扩大的对外开放, 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重大变化, 竞争意识, 自我实现意识、效益观不断增强, 在城市里年轻的父母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工作和学习, 无暇照料孩子, 于是将子女交给长辈教育。在乡村中, 也没有多少年轻的父母安于耕作农田, 稍有点经济头脑或门路者, 都双双外出打工或经商, 将孩子交给(外) 祖父母照顾, 这就使得隔代教育已成了家庭幼儿教育中的一种很自然、很普遍的现象。虽然, 隔代教育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 如祖辈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 也有过抚养和教育孩子的经验, 并且有较多的时间和较好的耐心, 从而能更好地照顾孩子的衣食住行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 这对于孩子的发展无疑是有益的。然而“存在”的并非是合理的, 与亲子教育相比较,隔代教育已经暴露出一些弊端,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 3000 名4至 5 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有 % 的幼儿有不良习惯, 11% 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 % 的幼儿焦虑、紧张, 20% 的幼儿表现多动、坐立不安, 25% 的幼儿偏食, 22% 的孩子性情古怪。数据告诉我们, 我国当前幼儿心理健康的现状不容乐观, 而幼儿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我们说, 由于祖辈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知识结构、教育方式与现代社会或多或少有差别。另外, 祖辈在生理与心理上必然也带有老年人的特点。因此, 隔代教育对幼儿的个性和谐发展难免会有一些负面影响。苏联儿童心理学家列昂节夫指出:“幼儿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形成的时期”。为此, 我园开展这一课题的实验研究, 目的在于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优化隔代教育过程, 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家园教育质量。,预计突破哪些难题本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是: 根据幼儿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规律, 运用各种理论与方法, 结合本园教育, 探讨隔代教育的最优化途径, 使幼儿在愉快、和谐的环境中, 全面促进其个性和谐、健康发展。本内容的确立, 旨在突破祖辈、父辈对隔代教育意识观念淡薄, 加深理解与重视; 丰富祖辈阅历, 促进隔代教育优化过程。据此, 我们从本园实际出发, 实行“五个一”系列优化工程, 以形成课题实施的基本流程。所谓“五个一”工程即界定一个概念( 含弊端分析)、印发一份资料、举行一次父母座谈会、举办一次现代化教育技术知识讲座、组织一次祖孙联谊会。(一)界定一个概念(含弊端分析) 所谓隔代教育, 是相对于亲子教育而言, 主要是由祖辈担当起对孩子实施教育、抚养的责任。但由于祖辈过于溺爱等原因使孩子形成“自我中心”意识强、依赖性强、创新性减退、错失优秀品质形成的良机等负面影响。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 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 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所以明确隔代教育的弊端,在发挥其教育优势的同时,认真克服种种负面影响,让祖辈走出教育误区。(二)
优化隔代教育的课题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