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公子列传学案学生版.docx《魏公子列传》学案教师版
第一课时( 1—3 段)
一、学习目标
.掌握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进一步了解《史记》纪传作品的主要特点。
.了解信陵君“仁而下士”“急人之困”的品质;体会侯赢等人以死报恩的思想感情。
二、文题背景
.解题
信陵君 ( 一前 243) ,战国时魏公子无忌,封于信陵 ( 今河南省宁陵县西北 ) ,故称信陵君,与楚原君一起合称战国四公子。
符,用金、玉、铜、竹、木制成的作朝廷征调兵将的凭证,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
验真假。信陵君窃取魏王之符, 矫令代将军晋鄙领兵救赵, 表现信陵君仁义爱士的性格。
.背景
时代背景
战国时代,出现了一个特殊的阶层,即“士”的阶层,即知识分子阶层。这些人走
公室,跑私门,不狩不猎,不农不商,靠知识糊口于四方。他们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有高强的武艺,或能文能武,又懂政治、经济、军事、外交,为各国统治者效劳。他们在战国时代起着异乎寻常的作用。 他们可以左右各国的政策,处理各国的外交,指挥各国的军队,如著名的纵横家苏秦、张仪,两人几乎操纵着战国时代各国的外交关系。
这些人投奔到权贵的门下, 以谋生活,故称为门客或食客。各国贵族都大量收养门客。其中收养门客名声最大的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他们都收养了几千门客,对内维护自己的势力以对付政敌,对外与敌国作政治、军事上的斗争。
战国四公子
战国四公子为:魏国的信陵君无忌,齐国的孟尝君田文,楚原君赵胜,他们都以“好士”闻名。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他们都立了传,而对信陵君特别推重。明朝人茅坤说:“信陵君是太史公胸中得意人,故本传亦太史公得意文。”
第一课时
(1—3 段)
一、基础知识
(一)注音
1 、魏昭王少 子( )
.
、厚遗
5 .( )
2、安釐 ( )
.
、执辔
6 .( )
3、昭王薨 ( ) 4
..
、俾倪 ì)
7 ..(
、不肖( )
.
(二)通假字
1、直上载公子上坐(
)
2、俾倪故久立( )
(三)词语释义
1、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 )
.
2、致食客三千人( )
.
3、诸侯以 公子贤( )
.
4、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 之。(
5、侯生摄 敝衣冠(
..
)
.
6、微察公子(
)
..
7、公子颜色 愈和(
)
..
8、从骑皆窃 骂侯生(
)
.
9、乃谢客就车(
)
.
10、遍赞宾客(
)
.
11、为寿侯生前(
)
..
12、今公子故 过之(
)
.
13、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
.
14、过客以观公子(
)
..
15、公子
魏公子列传学案学生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