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桃花:艳外之艳,花中之花
七、桃花:艳外之艳,花中之花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其《桃花赋》中称桃花为:艳外之
艳,花中之花,众木不得,融为桃花。把春日盛开的桃花
大大地褒奖了一番。
桃原产于中国,虽然它的拉丁名 Prunuspersica 中
persica 表示波斯的意思,但波斯人明确地记载,桃的确是在
约公元前 2 世纪至前 1 世纪从中国输入波斯的。
在浙江河姆渡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有距今年
6000—7000 年的野生桃核。《山海经》上说,不周之山、
边春之山、岐山、灵山、卑山、夸父之山这六个地方都分
布着桃,看来中国上古时代就有野生桃分布,而且现在中
国还分布着大面积的野生桃林地。桃树的原产地和起源中
心都是中国,这是毋庸置疑了。
古人认为桃树能辟邪。《典术》中记载:桃者五木之
精,故能压伏邪气。这可能是因为桃的药用价值。《本草纲
目》中说桃的叶、茎、根、皮、胶、叶、仁、花都能治疗
疾病。因其能治病,所以桃成了战胜疾病的神奇植物,历
来受人崇拜。《荆楚岁时记》记载:插桃符其旁,百鬼畏
之。王安石诗:千门万户疃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说明
古人把用桃木刻的“桃符”或“桃板
”挂在门口避邪驱鬼。后来人们开始在桃符板上写联
句,渐渐地改为在红纸上写,再后来就发展成了我们所熟
知的春联了,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文化内容,
这与桃的辟邪作用是分不开的。
桃在古人看来是仙果。《西游记》里说王母娘娘的桃树
三千年一开花,三千年一结果,三千年才成熟,吃后可以
长生不老。为老人祝寿,常选用“寿桃”,这
可能是因为只有桃果的形态与颜色可以与长寿老人的鹤发
童颜相媲美。
桃花是早春开花的代表性植物。《诗经》中有:桃之夭
夭,灼灼其华。古人用简单的两句话,向我们呈现出了一
幅桃花盛开的繁茂景象。唐代白敏中诗云:占断春花是此
花;杜甫诗云:桃花一树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张志
和诗云:桃花流水鳜鱼肥;宋代苏轼诗:野桃含笑竹篱
短,溪水自摇沙水清;明代王衡诗:桃花醉面垂垂,傍水
洗妆,不见头额;清代沈荣俊诗:凭伊几点清明雨,催出
新装试小红。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唐诗》中,咏桃的诗
达 195 首,居咏物诗之首,可见人们对桃花的关注和喜
爱。
桃花营造出一种浪漫的仙境。一篇《桃花源记》给无
数的后人以想像与憧憬。“晋太原中,武陵人,捕鱼
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世外桃源已成为
远离尘嚣、宁静平和的理想世界的代名词。“隐隐飞
桥隔野烟,石矶西
七、桃花:艳外之艳,花中之花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