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doc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会在考试中得到体现。下面是我为您整理的,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一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成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水平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二
:
①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
②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③天气复杂多变。
:
①随高度增加温度升高;
②大气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包含臭氧层。
:
太阳辐射短波12h max-地面增温-地面辐射长波13h max-大气增温-大气逆辐射长波14h max-大气保温。
:
吸收选择性 臭氧-紫外线、CO2-红外线、散射有一点选择性小颗粒优先散射短波光-兰紫光、反射无选择性 云层。
:
纬度、天气、地势、大气透明度、太阳高度。 我国太阳能的分布:青藏高原最高,四川盆地最低。
:
阴天的昼夜温差小,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
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我国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海陆分布:夏季 陆地﹥海洋,冬季 海洋﹥陆地;
③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
①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地表植被水分状况;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裸地﹥草地﹥林地﹥湖泊,晴天﹥阴天。
三
1、主要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
①海平面上升 沿海地区与低平岛国被淹没;
②对农
初一地理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