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研究第一章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 1、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 2、时事、政治、边疆、市井、民间的欢乐与痛苦、征夫思妇的哀怨与忧伤是唐诗最可见的题材。 3 、自然景物与生活感受的诗意结合是唐代山水诗的突出特点。 4 、最能表现唐人生活浪漫和传奇色彩的要算边塞诗。 5、把冰冷的悲感与生活中的温暖的成分融合在一起描写构成丰富的色调几乎是中唐以后一些优秀的古体长篇的共同倾向。 6 、唐诗以情韵胜宋诗以理意胜。 7、唐诗一个方面的重要风貌特征——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广与唐人在将丰富的生活体验化为精神产品时超胜于其它时代的诗类。 8 、唐代文人中庶族地主阶层的思想观念的新特征(1) 出处方面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关怀现实参与政治的热情。(2) 在获取功名的途径上耻于因人成事以荫授官也不被人过分羡慕而是重视进士科的拼搏甚至于乐于到边疆和战场上去寻求出路。(3) 在知和行的关系方面唐人重视实际知识重视经世致用。(4) 在伦理观、君臣观、门第观、尊卑观、妇女观、民族观、宗教观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或较其它时代开放。 9 、唐诗对时代的反映及其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一) 唐诗对时代反映的广度与深度(1) 唐诗反映了唐人丰富的精神生活 2 唐诗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胸怀开阔、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3) 唐诗具体地、细致地反映了唐代各种类型人物精神生活的各个侧面。(4) 唐诗在有关题材中不自觉地反映出观念变革使后进诗者从唐诗中突出地感到唐从的思想空前活跃。(5) 唐诗把唐人精神领域里的正与反、是与非、利与害、廉与贪、进与退、出世与入世、勇敢与怯懦、庄严与滑稽、崇尚与卑下一一展示出来。( 6) 唐诗反映了唐代丰富的社会生活。(7) 唐诗反映时代生活所以特别深广与诗人们积极地干预时社会生活有关。( 8) 唐诗反映社会生活面之广与反映时代主旋律是统一在一起的。(二)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与精神美。(1) 唐代那样式个兴旺发达的社会生活本身就易激起人们的诗情。因而即使是在平常的、习见的生活中也发现了丰富多彩的美。(2) 许多讲坛人把自然美作为生活中一种美好因素加以表现的。(3) 唐诗对日常可见的种种生活内容的描写富有诗意甚至是带有浪漫色彩。(4) 唐诗所表现的生活美偏于客观生活感受。(5) 即使描述范围和对象比较狭小的作品或咏物之作也往往能反映唐人的襟怀气质。(6) 唐人对待生活有着特别执着的精神。第二章地域、民族和唐诗刚健的特质 1 、唐诗刚健的特质。 2 、唐诗气象非凡、具有壮阔的面貌。 3 、唐诗又一突出之点是它强劲的骨力。 4 、唐代边塞诗最具刚健特色。 5 、唐诗的骨力在盛唐作品中表现得最为突出。 6、唐诗富有阳刚之美在气象、内质、情态等几个方面都有突出的表现。 7 、唐诗突出地给人以刚健感不少地方又是与它解放的气质相联系。 8 、殷璠《河岳英灵集》选诗标举风骨。 9、唐诗壮阔的面貌、强劲的骨力、解放的气质通过作品给人的总体感受无疑具有较多的阳刚之美。 10 、中国文学南北地域的差异从《诗经》、《楚辞》的时代就已显露。 11 、魏征是从隋和唐初大一统的形势出发展望南北文学能够在融合中取长补短实现文与质的统一。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气质则理胜其词清绮则文过其意。……若能掇彼清音, 科兹累句, 各去所短, 合其两长, 则文质斌斌, 尽善尽美。第三章初唐诗坛的建设与期待 1、从宋代起开始给唐诗划分阶段影响最大的是把唐诗分为初、盛、中、晚的四分法。 2 、四分法的建立有一个过程( 1 )北宋杨时盛唐、中唐、晚唐。(2 )南宋严羽唐初体、盛唐体、大历体、元和体、晚唐体。(3 )元代杨士弘始音、正音、遗音。(4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将时代先后、艺术风格、诗体三者结合加以排列可算标志着四分法的正式形成。 3 、四分法的优点: 能揭示唐诗从端正方向到繁荣、发展、消歇的过程。能适当照顾到作家群的自然出现和消失反映唐诗各阶段发展风貌的不同。与二分法和八分法比较不嫌过简或过繁。 4 、宫廷诗在初唐诗坛的地位。(1 )初唐诗歌的演进是在宫廷内外相互影响带动中完成的。初唐宫廷诗所具有的诗歌演进性质一个明显的标示是表现了新的时代气息。(2) 李世民周围的唐初第一代宫廷诗人大部分经历了陈、隋末年的动乱对荒淫腐朽带给社会的危害有着切身的体会。因此不能认为这些人入唐之后就自然把梁陈宫体诗带进初唐诗坛。以宏大整肃代替六朝琐碎柔弱以和乐代替颓靡显示了帝同初兴的时代气息和诗歌面貌的演变。(3) 宫廷诗发展的第二阶段是高宗朝前期以上官仪为代表的“龙朔变体”。所谓变是颂体式的铺排减弱了。(4
唐诗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