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力学实验报告.doc


文档分类:高等教育 | 页数:约1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
姓名:
学号:
日期:
地点:曹楼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材料科学基础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光学性能 实验类型:________________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材料的力学性能
实验1 45钢(淬火、低温回火态)的静拉伸试验
实验目的
掌握金属拉伸性能指标的测定方法,加深对拉伸性能指标物理意义的理解。
了解组织形态对力学性能特点的影响。
实验原理
(1)屈服强度σS
淬火低温回火的45钢没有明显物理屈服现象,应测量其屈服强度σ0。2,即为试验在拉伸过程中标距部分残余伸长达原长度0。2%的应力。
抗拉强度σb
将试样加载至断裂,由断裂前的最大载荷所对应的应力即为抗拉强度。
延伸率δ
延伸率为试样拉断后标距长度的增量与原标距长度的百分比即:
δ=[(LK—L0)/L0]×100% L0与LK分别为试样原标距长度和拉断后标距间的长度。
根据测定延伸率的需要,在试样上先刻出标距,并分为10分格。
由于断裂位置对δ有影响,其中以断在正中的试样伸长率为最大。因此测量断后标距部分长度LK时分为两种情况:
Ⅰ.如果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大于1/3L0,可直接测量断后两端点的距离LK.
Ⅱ.如果拉断处到邻近标距端点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3L0则要用移位法换算LK,如图所示:
先在长段上从断口处O截取一段OC,其长度等于1/2或稍大于1/2标距的总格数;再由C向断口方向截取一段CB,令CB的格数等于C到邻近标距端点D的格数CD;则AC+CB便是断后长度。这样处理就相当于把CB移到试样的另一端,接到A处,变为断口在正中。
断面收缩率ψ
断面收缩率为试样拉断后缩颈处横截面积的最大缩减量与原横截面积的百分比即:
ψ=[(F0-FK)/F0]×100% 其中F0与FK分别为试样原始横截面积和拉断后缩颈处的最小横截面积。
实验设备
本实验采用微机控制电拉伸试验机,其最大载荷为200kN,配备有引伸计、负荷、位移、形变等传感器,曲线与数据均能自动绘制、记录、显示、计算和保存。
实验步骤
试样的准备
测量试样尺寸,(同一截面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各量一次,至少测量三个截面),计算平均直径并以最小平均直径计算横截面积填入表内。测量标距填入表内。
拉伸实验记录表
实验材料
45钢
热处理状态
淬火、低温回火
拉伸前数据
标距L0(mm)
直径d0(mm)
截面面积F0(mm2)

10。00
78。54
拉伸过程中数据
屈服载荷ps(kN)

最大载荷pb(kN)

拉断试样后数据
标距LK的测定
断裂处直径d0(mm)
断裂处截面面积
FK(mm2)
断裂位置
测量方法
LK(mm)
1
2
平均
情况Ⅱ
移位法
122。82




试验设备的准备
了解所用设备的基本原理,认识所用设备的性能、用途及特点。
学习设备操作规程、安全事项和操作方法。
调整并设置好所用设备及参数。
试验
设置“试验参数”:
试验方案名:金属拉伸引伸计
运行方向:拉向 变形传感器:引伸计 引伸计切换点:2
入口负荷:2
速度:5 起始判断点数:50 结束后除去点数:1 定负荷衰减率:80
返车位置:0 返车速度:0
同步曲线:位移--负荷
详细参数向导的设计:
试验方案名:金属拉伸引伸计 试验处理方法:GB2282002(金属拉伸)
试样形状:棒材
定显结果项:拉伸强度、断后伸长率、最大力等。
设置“用户参数”:
试样材料、试样直径、试样长度等。
点击“试验”,显示试验结果,测量拉断试样的LK及FK,计算各个试验结果。
数据处理
试验结果显示:
试验结果计算:
屈服强度σs=÷78。54mm2=
抗拉强度σb=÷=
断后伸长率δ=[(122。82-100。00)÷100。00]×100%=22。82%
断面收缩率ψ=[(78。54-)÷]×10

浙江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taotao0d
  • 文件大小130 KB
  • 时间2021-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