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Ле́нин,1870-1924,此为笔名)
笔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 Vladimir Ilich Lenin 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Ленин)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 Vladimir Ilich Ulyanov,俄文(Влади́мир Ильи́ч Улья́нов)。
1870年4月22日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是俄国共产主义革命政治家,马克思和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和伟大领袖,并亲自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成为苏联第一位领导人。他对马克思主义的贡献被普遍成为列宁主义。1924年1月21日,去世,遗体经防腐处理后被安放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红墙下的列宁墓中。他被美国《时代》杂志(Time Magazine)评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人之一。
*1870年4月22日,生于俄国伏尔加河畔辛比尔斯克(今乌里扬诺夫斯克)。
*1887年,弗拉基米尔中学毕业后,进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在喀山大学,列宁结识了一批有革命思想的学生。不久,他因参加学生运动而被捕、流放。押送他的警察对他说:"小伙子,造反有什么好处?还不是向一堵石墙上撞吗?"列宁回答说:“是的,但这是一堵朽墙,一撞就倒。”
*1888年,列宁从流放地回到喀山,当局不准他回大学。于是他就认真自修、研究马克思主义,认真研读了《资本论》等著作,并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小组。
*1889年,列宁移居萨马拉,埋头读了四年半的书;学了几门外语,并组织了当地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小组。
*1893年,秋天移居圣彼得堡。
*1894年,写《 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主义者? 》,批判民粹派,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95年,在彼得堡创立了彼得堡工人解放协会。年底再次被捕入狱,14个月的狱中生活后,被流放到西伯利亚。在西伯利亚的3年中,开始使用“列宁”这个笔名——这个笔名可能与法国童话人物列那狐和西伯利亚的勒拿河都有关——写出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并与革命者克鲁普斯卡娅结婚。
*1900年2月,在西伯利亚的流放结束,回到彼得堡后不久转赴西欧。
*1900年7月,出国。
*1900年12月,在德国创办俄国社会民主工党(苏联共产党前身)的机关报《火星报》,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建党作准备。
*1903年7月,党在布鲁塞尔召开代表大会,会上形成了以列宁为核心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布尔什维克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生,标志着列宁主义的形成。
*1904年,写成《进一步,退两步》,提出无产阶级政党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起来的统一组织。
*1905年7月,《社会民主党在民主革命中的两种策略》,清算了孟什维克的机会主义路线,指出这次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是推翻沙皇专制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国。将革命进行到底,并把它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无产阶级必须与农民结成联盟,领导这场革命。
*1905年11月,回国直接领导革命,并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在民主革命中的策略。
*1905年12月,莫斯科工人武装起义失败。在此期间,写《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等著作,使马克思主义得到全面发展。
*1907年,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第二次流亡生活。
*1908年,写成《唯物主义和经
【备课资源】列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