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细读文本,挖掘民俗文化,感受老北京四合院的民俗味和浓浓的京味。
2、通过学习,掌握对比鉴赏阅读这一方法,体会其表现主题,展现不同作家写作风格的妙处。
3、培养热爱传统文化之民俗文化的情操,号召他们走进社会生活,感受风土人情,积累写作素材。
2、能力目标:
培养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邓云乡在行文中展示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
学习掌握对比鉴赏同一角度不同作品的写作手法,提升自主思考、合作交流、拓展探究的能力。
【学法指导】
朗读法、对比鉴赏法、讨论法、
【知识链接】
1、邓云乡作者简介及作品推荐
作者介绍:
邓云乡教授,学名邓云骧(----)山西省灵丘东河南镇人。上海红学界元老,与魏绍昌、徐恭时、徐扶明并称上海红学四老。
邓云乡教授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具有深厚文史功底。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善于思考,勤于撰述。退休后,以其亲身经历的事件或与他有涉的人,或事缘为诱因,或描绘与时代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文化、民风民俗之变化,或明清以来文人文事钩沉,探究众说纷纭的历史文化现象,潜心著书。邓先生是极个别能让历史“活”起来的学者,既渊博厚重,细研历史文化,又细致闲情,深通民俗风情。云乡身后,谁能继之?呜呼,先生生前,默默无闻,如今人们才愈来愈觉出他的价值。
代表作推荐:《文化古城旧事》(中华书局一九九五年版)
《春雨青灯漫录》(新华出版社一九九八年版)
《增补燕京乡土记》(中华书局一九九八年版)
2、京派文化简介
京派文化,泛指具有北京历史和地域特色的文化。它不仅包括以老舍为代表的文学,还包括以四合院为代表的建筑,及以京剧为代表的戏剧等。
京派文化是对田园与人情的深情回眸。京派文化与海派文化,这两种文化风格在中国现代以至于当今依然并行存在。如果说海派文化是阳春白雪,那么京派文化就是下里巴人。如果说张爱玲代表了海派文化,那么沈从文、老舍就代表了京派文化。京派文化描写了小人物,贴近了底层生活画卷,无比眷恋地遥望了湘西世界,展示了人性之中的美。
【前置性学习课前预习阶段】
制作课前预习PPT《走进四合院》,从建筑学的角度了解四合院的构造、布局、功能
作为课前阅读,提供阅读散文《民俗作家——邓云乡》、林徽云《老北京四合院风情》让学生充分了解作者,并从不同角度感受四合院的独特魅力。
学生自主深度挖掘课文中风土民俗,传统节日,人情世故等知识,分组利用平台资源查找资料,自制PPT。
【课中学习阶段】
一、旧课复习反馈,检查预习题导入:
课前预习题:
①老北京四合院的哪一点最有“京味儿”竟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简单谈谈。
②有人说:《老北京的四合院》这样的标题太大众,太普通,凸显不了本文想表达的意思,请根据上一课时的学习,给本文拟写一个你认为更鲜明突出的标题。
③课文第二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四合院的什么样的生活?
明确:
二、阅读文本(3段—9段),思考主要问题
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场景来突出四合院中富有诗意的春天?
三、阅读文本(20段—25段),思考主要问题
邓云乡
老北京的四合院(邓云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