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将军省和十大将军县
十大将军省和十大将军县
现在回过头来看,中国人民解放军从 1955 年首次实行军衔
制,到 1965 年取消军衔制,10 年时间里,不但留下了将
帅们本人请求让衔、降衔的佳话,甚至争衔的逸闻,而且
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许多可供探讨、分析、研究的话题。
在总共 1614 名将帅中,原籍省份人数较多的前 10 位,我
们称之为“十大将军省;” 原籍县份人数较多的前 10 位,我们
称之为“十大将军县。由于全国解放后行政区划变化的原”
因,一些将军的籍贯也存在“双重”之说,在这里按现有的行
政区划来分别。比如,吴先恩中将,按解放前的行政区
划,他的籍贯应该在湖北麻城,但解放后麻城的一部分划
归了河南新县,所以,现在把吴将军归在河南籍。还有全
国直辖市重庆,过去一直归四川省管辖,只是到 1997 年才
单独划分出来。但在研究将帅的习惯上,人们一般又没有
单独把重庆籍开国将军列出来,因为建国快 50 年了,四川
和重庆才分开。
十大将军省是:江西、湖北、湖南、安徽、河南、四川、
山东、福建、河北、陕西。
第一大将军省——江西(325 人),走出了萧华、陈奇涵、
赖传珠等 3 位开国上将,梁兴初、吴克华、王恩茂等 38 位
开国中将,谢振华、曾克林、丁盛等 284 位开国少将。该
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的 %。江西籍将军主要分布在
赣西南地区的莲花、永新、吉水、吉安、泰和、兴国、宁
都、于都、瑞金一带。
第二大将军省——湖北(235 人),涌现了林彪 1 位开国元
帅,徐海东、王树声 2 位开、韩先
楚等 14 位开国上将,秦基伟、聂凤智、王近山等 31 位开
国中将,王诚汉、谭友林、唐金龙等 187 位开国少将。该
省将帅占全国将帅总数的 %。湖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
鄂豫皖边界的大悟、红安、麻城、黄陂一带。
第三大将军省——湖南(202 人),涌现了彭德怀、贺龙、
罗荣桓 3 位开国元帅,粟裕、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
光、许光达等 6 位开国大将,萧克、王震、杨得志等 19 位
开国上将,廖汉生、张震、刘志坚等 45 位开国中将,段苏
权、钟伟、裴周玉等 129 位开国少将。该省将帅占全国将
帅总数的 %,特别是中将以上高级将领居多,含金量
很高,元帅占将近三分之一,大将超过一半,上将占
%,中将占 %。湖南籍将帅主要分布在湖南东部
靠湘赣边界的平江、浏阳、酸陵、茶陵一带。
第四大将军省——安徽(128 人),走出了洪学智、李克农
2 位开国上将,徐立清、皮定均、陶勇等 12 位开国中将,
肖全夫、宋承志、查玉升等 114 位开国少将。该省将军占
全国将帅总数的 %。安徽籍将军大多出自红四方面
军,从地域上主要分布在皖西大别山地区的霍邱、六安、
金寨县一带。
第五大将军省——河南(108 人),孕育了许世友 1 位开国
上将,郑维山、钱钧、李雪三等 9 位开国中将,苏进、曹
思明、尤太忠等 98 位开国少将。该省将军占全国将帅总数
的 %。他们大多来自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新县、商城、
光山、固始一带。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曾是鄂豫皖苏
区地域,大批中原儿女涌跃参加红军,从而成长了一批威
名赫赫的开国将领。
第六大将军省——四川(含重庆共 99 人),涌现了朱德、
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 4 位开国元帅,罗瑞卿 l 位开国大
将,张爱萍、陈伯钧、傅钟等 3 位开国上将,毕占云、吴
瑞林、贺诚等 3 位开国中将,任荣、胡炳云、陈其通等 88
位开国少将
十大将军省和十大将军县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