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鱼玄机《赋得江边柳》赏析
赋得江边柳
唐·鱼玄机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译文】
杨柳的翠色在荒凉的岸边绵延,透过曳如烟柳丝,隐约能
看见远方的高楼。
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飘扬的柳絮落在
垂钓人的头上。
柳树的根深深藏在水底,成了鱼的栖息处,低垂的柳枝系
住了旅客之舟。
风雨萧萧的夜晚,从梦中惊醒又增添几许忧愁。
【注释】
⑴翠色:草色。翠:一作“草。连:一作” “迷。”
⑵烟姿:轻盈美好的姿态。唐冯贽《云仙杂记》卷二:“袁
丰居宅后,有六株梅,开时……(丰)叹曰:‘烟姿玉骨,
世外佳人,但恨无倾城笑耳。’”此处指柳姿,柳丝摇曳如
烟。
⑶影:一作“叶。”
⑷钓人:钓鱼人。人:一作“矶。”
⑸鱼窟:指鱼栖身的洞穴。鱼:一作“龙。”
⑹系:一作“拂。客舟:运送旅客的船。晋陶潜《庚子岁五”
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诗:“谁言客舟远,近瞻百里余。
延目识南岭,空叹将焉如。”
⑺萧萧:象声词。此处形容风雨声。
⑻惊梦:惊醒睡梦。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相如
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
【创作背景】
此诗当作于唐懿宗咸通四年(863 年)鱼玄机被弃之后。
另有传说此诗作于鱼玄机少女时期,据说是温庭筠试才命
题,鱼玄机当场吟成。鱼玄机时年仅十三,但其诗才已在
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成为人人称道的诗童。鱼玄机父亲
去世后,母亲帮人洗衣服,勉强糊口。当时名满京华的大
诗人温庭筠知道鱼玄机的名气,就找到她,让她当场以“江
边柳”为题赋诗一首,鱼玄机思索片刻就给出答卷。温庭筠
为其才华折服。
【作品赏析】
此诗题为“赋得江边柳,柳、留谐音,柳树容易生长,古人”
有折柳赠别的习俗,表示挽留和祝福。此诗视角敏锐,画
面绝美,笔锋老到。
首联一二句,写柳色、柳姿,语句对偶:“翠色连荒岸,烟
姿入远楼。”“翠色,是指柳树的颜色。” “连,不是一棵树,是”
一片。如果诗人想把自己暗喻成江边柳,那么“荒岸”这两个
字,就有意义了。秋天中柳树的翠色,应该是衰老的颜
色,也可以美,但它是一种苍老的美,暗示着诗人已身心
疲惫。草木枯黄的秋天,岸也是荒的。“荒岸”是想说明诗人
自己的生存环境,环顾四周,不知哪里是自己的人生归
宿。
诗人想:烟波渺渺,隐隐约约中,依稀能看见远方的楼
宇,这些楼宇才是诗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惜,温馨的家
庭生活离自己太遥远了,可望而不可及。
颔联三四句,写柳影、柳絮,语句对偶:“影铺秋水面,花
落钓人头。”岸边柳树的倒影铺撒在水面,随波摇晃,成了
虚的东西,诗人眼前的处境梦幻迷离,一片茫然。飘扬的
花絮落在垂钓人的头顶,命运无非就是被人无情地摘扔而
去,甚至不曾有过一眼相看,终归被抛弃的担忧涌上心
古典诗词鉴赏:鱼玄机《赋得江边柳》赏析3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