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通考・田赋考》的史学价值探讨
摘要:《文献通考》开篇除了自序和抄白,便以七卷的《田赋考》居首,足以看出马端临对田赋的重视程度。对《文献通考?田赋考》的价值进行探讨,从中可以窥探出整部《文献通考》的一些价值和地位。《文献通考》中有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史料丰富、详细,真实具体。其本着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重视历代学者的评论,客观公正地评判历史,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关键词:《田赋考》;史料丰富;实事求是
《田赋考》在《文献通考?自序》里,马端临对他所写的《田赋考》有如此的理解:“作《田赋考》第一,叙历代因田制赋之规,而以水利、屯田、官田附焉。凡七卷。”《文献通考》开篇,除了自序和抄白,便以整整七卷的《田赋考》居首,足以看出马端临对田赋的重视程度。因此,对《文献通考?田赋考》的价值进行探讨,从中便可以窥探出整部《文献通考》的一些价值和地位。《通考》以《通典》为蓝本,并在《通典》的基础上进行了扩大和补充,将《通考》与《通典》、《宋史》等史书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通考》具有更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等方面的史学价值。
一、原始珍贵的史学材料
首先,史料丰富、详细。《田赋考》共七卷,第一卷开篇便以上古时代的田赋之制起笔,从尧舜禹时代的田赋制度开始,“尧遭洪水,天下分绝,使禹平水土,别九州。”一直记载到了宋宁宗开僖三年(1207)年,详细记述了这么长时间段内各个历朝历代的田赋制度,系统且有条理化。不仅时间之长,且田赋内容分类非常的详细丰富,赋税下有“受纳税限”“预借”“支移折变”“代输”“畸零”等种类,水利田又分为“农田水利”“湖田围田”“沙田芦场”等种类,并且对每一种类都做了详细具体的说明。由此可以看出,《田赋考》的史料完整丰富,且非常系统,内容详细具体。
其次,史料真实具体。《田赋考》中作者有大量的数字的记录:“每年税钱:上上户四千文,上中户三千五百,上下户三千,中上户二千五百,中中户二千,中下户千五百,下上户一千,下中户七百,下下户五百文。”“开宝末,天下垦田二百九十五万三千三百二十顷六十亩。”“至道二年,垦田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二百五十一顷二十五亩。”诸如此类的数字记载在《田赋考》中还有很多。大量数字的使用,能够使说明的东西更加具体化,让人一目了然;同时,也更加真实可信,增添了史料的真实性。
一本好的史书,我们对它的评价应该是史料真实可靠,内容丰富,记载条理化,系统化,对于我们研究历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文献通考?田赋考》亦是如此,其对于我们研究历朝历代的各种田赋、水利、屯田、官田来说,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史书。同时,《田赋考》的编写,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略古详今”,对远古时代的记载较为粗略,而对唐宋时期的记载比较详细,约占整个《田赋考》部分的一大半,尤其是宋代部分,记载尤为详尽,对研究宋史具有很大的价值。《文献通考》以《通典》为基础进行编纂,但它对《通典》又做了大量的补充,所以它的内容,比《通典》更完备,更丰富。而且据考证,虽然《文献通考》的成书时间早于宋史,但《通考》中的许多内容却是《宋
史》中所没有的,而且《宋史》中有很多地方是抄《文献通考》的,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文献通考》重要的史学价值。
二、实事求是的史学态度
“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
《文献通考?田赋考》的史学价值探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