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阅读答案.docx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8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8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8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阅读答案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阅读答案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
杨曾宪
有人说,鲁迅正在离我们远去,周作人正在向我们走来。我却并不以为然。我
是 31 年前读的鲁迅, 1 年前读的周作人, 中间隔了 30年。 但鲁迅仍然离我很近,
周作人仍然离我很远。一个人,在他的青年时代,首先读的是鲁迅还是周作人,
我想, 可能对他的一生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个时代, 是提倡鲁迅还是周作人,
我想, 对于今后整整一代人也会产生很不同的影响。 对今日中国青年, 今日中国
知识分子来说,更需要的还是鲁迅,而不是周作人。
周作人与鲁迅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 这不仅是从文学史角度的评价, 而且是就
他们对中国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意义而言的。 鲁迅, 不仅是新文化运动的一员骁将,
而且是新的民族精神民族灵魂的重铸者; 鲁迅所批判的不仅是那一种制度那一个
阶级那一派文化现象,而且是在几千年封建文化“酱缸”浸泡中、在近百年半殖
民地政治 “囚笼” 扭曲中霉变畸形的民族灵魂。 鲁迅积其一生之力铸造国人的灵
魂。 他自己也成为我们民族的不朽灵魂。 周作人也曾是新文化的发言人, 也曾是
传统伦理文化的批判者。 但很快, 新文化只沦为他的工具; 他仍然以传统士大夫
心态用冲淡的白话语言去娴熟地把玩起中国的器物文化来。 悠悠 5 千年, 中国的
器物文化博大精深,世所罕匹;吃喝玩乐衣食居行,随手拈来就是文化,就是文
明。 这自然使周作人大有用武之地——今日提倡 “玩文学” 的青年哪能玩过周作
人呢?玩物丧志, 周作人最终几乎是自愿地出卖自己的灵魂成为民族的罪人并不
偶然。如此一个周作人如何能与鲁迅相比呢?
今天的周作人可以摆在地摊上大畅其销, 因为它好读——茶余饭后, 躺在沙发
上, 借周作人之笔触, 摩挲一些小摆设品味一些小感触体验一下昨日的民族风情,
未必不是一件乐事。 何况今日玩风甚盛, 有闲者甚众呢?而鲁迅是不能躺着读的。
重读鲁迅, 我仍然时时如针芒在背, 为自己的灵魂所承受着的拷问。 中传统国知
识分子都应经受鲁迅的拷问——因为鲁迅本人已经千百遍地拷问自己。 .
文化在民族文化心理深层积淀形成的某些劣根性, 是难以自省自察自知的。 但它
却是妨害我们民族进取现代文明的痼疾。 一个民族具有庸人气息并不可怕, 可怕
的是国人自即自负又自慰的阿 Q精神。德国在普鲁士时代曾经是庸人气息弥漫的
民族, 但经过包括马克思在内的一代代思想家哲学家的批判, 经过贝多芬这样伟
大的艺术家的陶铸, 百年过后的德意志民族已是世界上最有自信和自尊、 最有生
命活力和创造精神的民族之一。 鲁迅作为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的当代意义正在于
此。虽然今日中国的成就令世人刮目相看,据说已经到了可以说“不”的时代,
但从器物文明建设上处处散发出来的暴发户气息中, 从种种时髦的学术论争和学
术命题所暴露出的盲目的民族自卑与自傲文化心理中, 我们仍然可以清晰地嗅出
阿Q主义的味道一一今日之新国粹主义不正在国学热国故热中疯长么?如果我
们不能在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 培育出刚健峻拔的民族品格和自信自谦的民族精
神,最终,精神的贫乏将使中华民族难以真正崛起。
当然, 我并不排拒周作人。 今日中的时期, 有些人欣

鲁迅不应离我们远去阅读答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8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jc201601
  • 文件大小21 KB
  • 时间2021-05-01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