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德育导师案例
文章来源
教师范文吧课件www.
:
郭xx,男,8岁,xx石化第九小学二年级二班学生。爸爸,郭xx,xx石化检修公司工人,性格过于急躁且自以为是;妈妈,王xx,xx石化烯烃厂工人,对孩子照顾过多。
基础情况:
郭xx同学热爱劳动,每次值日都能按时完成,诚实,性格内向、固执,孤独,平时不爱说话,朋友较少,作业经常不完成。
存在问题:
上课如果老师不叫从不发言,注意力不够集中,虽不做小动作,但思想常开小差,下课后在操场上独来独往,很少与同学交往,朗读能力尚可,但记忆力较差,写字速度过慢,一些过于简单的字常不认识或写错,基础过差,成绩很差。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的依赖心理较为严重,时至今日仍有尿床现象。
诊断及措施:
(1)大人照顾过多,使孩子形成独立生活能力差,对父母依赖心理较重的性格。
小时在家很少自己下楼玩,儿时养成大人半夜喊起用尿壶尿尿的习惯,所以现在只要大人半夜不喊便会尿床;现在写作业,妈妈照顾过多,据说好多方面都由妈妈代替(如查字典);下课后自己不知做什么,总是在操场上独自跑来跑去。
(2)性格内向、固执,平时少言寡语,容易与别人产生抵触心理。
(3)写字的速度较慢。
别人十分钟完成的作业,他要写一节课。这主要由一年级下半学期时因摔过一次胳膊而无法写字达三个月之久,写字过少所致。
(4)对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绩过差。
来自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不记忆生字,掌握生字较少;二是学习不用心,前面抄对的字后面又抄错现象较重,抄的作业错别字较多。
(5)家长自以为是,既没有耐心,也不懂教育方法。更重要的一点是只说孩子太差而不采取措 施与 老师配合,任其自由发展。
采取的措施:
(1)说服 家长与 老师积极配合,指导家长的辅导方法。
针对家长性情急躁,自以为是的现象,进行说服教育,使他能积极地与老师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做好孩子的转化工作。
(2)说服家长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多给孩子一些锻炼的机会,平时我也应该给他一些锻炼的机会,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3)运用表扬、鼓励的语气,并采用
“奖票制”,持续、不断地表扬、激励,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4)让他担任班级组长,通过收发作业,督促他按时完成作业,增强关心班集体的责任心。
(5)鼓动其他同学多与他接近,鼓励他多与其他同学交往,消除心理阴影,找回自尊和自信,使他变得开朗起来。
实施过程:
接班之初,通过几次上课和批改学生的作业,我就知道了“郭xx”这个名字。因为他的作业不但常常写的半边拉块,错别字非常多,而且一些学过的特别简单的字(如“明”、“都”等),他都用拼音代替。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生字,班内绝大多数同学都已经读准字音、理解字义、口头组词了,而他竟连字音都发不出来。看到这种现象,我耐心地问他是怎么回事。还没等他开口,其他同学便七嘴八舌地插言说:“他上学期把胳膊摔了,半个学期没来。”“不对,他只有两个星期没来,其他时间都来了,就是光听课没写字。”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已经侧面知道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因此课堂上特别注意他对生字读音组词的掌握情况。学完一课生字,我就让他起来读几遍;如果发现他仍然不会,就让同学们先一起
个案分析:德育导师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