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西部农村与农业发展现状的调查
目录
调查背景 3
调查时间 3
调查地点 3
调查对象 3
调查方法 3
调查人 3
调查结果 3
结论 4
建议 5
参考资料 7
附录 7
调查背景
进入 21 世纪后,中国的发展经历巨大的进步,但也面临无数的难题。 30 年的改革开放
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现状, 更令整个社会环境发生巨大的变化。 近几年社会矛盾的激
化, 贫富差距的加大, 归根到底是农村改革出了问题。 从改革开放的家庭联产承保责任
制,到现今对的新农村建设。农业与农村的问题已经演化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
业真危险。 1 . 一位学者说过: 读不懂农民, 就读不懂中国; 失去了农民, 就失去了中国。
鉴于如此的严峻的“农民危机” ,切实了解农村现状是解决问题首要环节。为了能为农
业发展,农业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进行了这次调查。
调查时间
2012 年 7 月 25 日 2012 年 8 月 20 日
调查地点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鄢家镇上马村 2 组
调查对象
上马村村民
调查方法
走访调查
调查人
杨涛
调查结果
经过调查,得出以下数据:
该村现有 200 多人,其中 100 多人常年在外打工,留下的 100 人中,有 20 多人是
18 岁以下的青少年。 20 岁—— 40 岁青壮年 20多人,绝大多数是 50—— 70岁的 老人。其中五保户多达 30 多人。
该村人均种植面积大约为 1 亩, 亩产稻谷约为 700 斤, 油菜约为 450 斤。 主要耕作 方式为牛耕人种。仅在收割时少数人使用收割机,但多数人仍人工收割。
该村化肥投入量为:每亩约 200 斤磷肥,每亩约 150 斤碳铵。
该村人均年收入笔者估算为 2000 元—— 3000 元。 (很多家庭不愿意提及这个话题)
结论
中国西部的农村与农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瓶颈阶段。 农村劳动力的大量流失, 中老
年甚至不满 16 岁的少年,成为了农业劳作的主力军。农村的一流优秀青年,通
过考学、参军等途径一去不复返。农村的二流青年进城打工,宁做“流浪汉”也
不做庄稼汉。留在农村的三流青年,无心事桑麻,杂七杂八弄碗饭。剩下的主要
是妇女和老弱病残,用他们瘦弱的身躯支撑起农村和农业这片天。 2 . 从调查所在
地的情况来看,现在农村的主要劳动力平均年龄在 50 岁以上,再过 10 年,他们
也不能劳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更多的人会迁移到城市。加上人少田多,过度劳累
和生老病死。 实际留在农村的耕作的人口会更少。 虽然每年国家的粮食都在丰收,
但是种粮的人越来越少,可能在几年以后形成有价无市的情况,发生粮食危机。
调查所在地处于成都平原的北部边缘,气候适宜种植,为什么粮食单产如此低呢。
我认为原因有:
.多年的过量化肥投入,造成土地板结,肥力下降。化肥大量的推广,农家肥
的施用越来越少, 要保持现有产量, 必须加大化肥投入量。 如此便造成恶性循环。
.农业税停止征收之后,乡村组织的收入减少,加上国家对于农田水利设施建
设投入不到位,造成水利设施
社会调查报告2——杨涛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