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反思鱼游到了纸上.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宜城市南街小学 龙 梅
今天,我所执教的是四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鱼游到了纸上》。文章以青年人“特别”的举止为线索,随着“我”对他认识的不断深入,一位勤劳专注,画技高超的残疾人形象跃然纸上,作者的敬佩之情也越来越深。课文在写法上有两个特点,一是人物描写细致入微,对聋哑青年的外貌,“特别”的神态、动作刻画入神;二是语言平实而含义深刻。本节课,我以参与式教学理念为指导,让学生与教师、文本深入对话,在简单朴实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发展。现在我就从以下几点和大家交流我对这节课的一些思考。
一、引发质疑,激发兴趣。有一位名师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我从俗语引入:俗话说得好:“鱼儿离不开水。”可今天呀,这活泼可爱的金鱼却游离了水中,游到了纸上。(揭题)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呢?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二、以读悟语(语言文字),以读悟情。我们知道,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在这节课中,我以读代讲的特色就在于:指导学生有层次性、有指向性地朗读,课题中出现的“游”字,蕴涵着丰富的内涵,我就从“游”字入手,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这个字,一步步引领学生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走向文章的深处,领悟文章的内涵,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突破了重点和难点。
提倡个性化阅读,充分尊重学生的读书感受。在课堂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让学生自己找出重点句段,谈自己的体会。我没有抛问题给他们,而是通过“你从哪个词感受到的?”“你读了这一段,哪个词最让你感动?”这样的形式慢慢地引导他们体悟课文内容。
三、抓重点词句,在体验中受到熏陶。教学中,我抓住了表现青年人看鱼时的神情“呆呆地”“静静地”,一开始学生体会不深,我调动学生自己的生活经验,“你是怎么看鱼的?”,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明白这“静”不只是嘴静,更是心静,从而体会到了青年的专注。这样通过一边品读语言文字一边体会聋哑青年那种全神贯注、坚持不懈、忘我的精神,学生的敬佩和赞叹之情一步步加深。
四、利用多媒体, 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将ppt课件运用到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用电子笔操作。在生字教学中,我运用到班班通中白板上的放大镜功能,提示容易写错的生字“港”“徽”,让大家更形象直观的学习生字。在朗读中插入伴奏音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教学中,我适时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为具体,融图、文、声、像于一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注意力更集中,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以上几点我自认为我还是做得比较好的,能在简简单单中进行了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但是,这节课还是有许多遗憾的地方,如:对学生评价的语言欠缺,读中感悟落实不到位。同时也认识到,课堂教学中

反思鱼游到了纸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