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洛神赋图》第一次课教案
上海市贸易学校
教 案
课程名称: 公共艺术(美术)
主讲教师: 杨 博 瀚
教 研 部: 基础二部
学 期: 2016—2017 第一学期
重
点
与
难
点
重点:了解传统工笔重彩人物画的技法和审美特点,分析本幅作品独特的构图形式。
难点:注意画中人物的表情、动态以及思想感情,还有人物形象的塑造。
教
学
方
法
、、
教
学
资
源
多媒体课件
课
外
作
业
补充课外作业
教
学
后
记
附:教学详案
课题:
《韩熙载夜宴图》赏析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洛神赋》图片。结束欣赏活动后,对学生提出:“画面上有哪些部分表现的很精彩?为什么画家会这样画?有什么目的?”
2、进入《洛神赋图》板书、教学。
3、欣赏作品局部:诱发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作品简介:作品与作者其人轶事。画家介绍:顾恺之(约344年—405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是中国东晋时代的画家。顾恺之多才,工诗赋,善书法,被时人称为“才绝、画绝、痴绝”。他提出“传神写照”的美学思想。代表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烈女图》。
5、背景:时代背景、神话背景、典故由来、现实故事背景
6、《洛神赋图》作品学习:节选《洛神赋》文,作品讲述(略)(全卷分为三个部分,曲折细致而又层次分明地描绘着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画卷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故事性。通过故事导入是本节课的亮点。
二、故事导入
教师播放图片, 学生根据图片整理并讲述画面上表现的故事情节。
《洛神赋图》全画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惊艳。画卷从右端开始,描绘了黄昏,曹植率领众随从由京城返回封地,经过洛水之滨时停驻体息。在平静的水面上,风姿绝世、含情脉脉的洛神衣带飘逸、动态从容,凌波而来。柳岸边,曹植身体微微前倾,伸出双手挡住众随从。随从们目光呆滞,而曹植目光灼灼地注视着前方水面上美丽的洛神。画家巧妙地通过这一瞬间动作,不仅形象而生动地表现出曹植见到洛神的惊喜之情,而且将曹植被洛神的绝世之美所深深吸引的内心活动表现的极为生动。曹植解玉佩相赠表达对洛神的深切爱慕,洛神指潜渊为期,曹植又怕受骗,心情矛盾。于是便敛容定神,守之以礼,二人情意缠绵。洛神与诸神仙嬉戏,风神收风,河神抚平水波,水神鸣鼓,女蜗起舞,洛神在空中、山间、水中若隐若现,舒袖歌舞。通过女神与众神仙的欢乐、嬉戏的热闹场景,为洛神与曹植即将分离做了铺垫,衬托出女神无奈和矛盾的内心状态。
第二段:陈情。描绘了人神殊途,不得不含恨别离时的情景,这是故事情节的高潮。画家大力描绘洛神离去时的阵容,场面宏大激扬,热闹非凡。六龙驾驶着云车,洛神乘云车向远方驶
1-1《洛神赋图》第一次课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