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凯里市凯里市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 东西长 公里, 南北宽 公里, 总面积 1306 平方公里。贵州省第五大城市'; 市内有苗、汉、侗等民族。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全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 2乡8 镇和 5 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 1306 平方公里, 其中城市规划面积 248 平方公里, 总人口 万(2009 年), 凯里市是一个以苗, 侗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少数民族占 74% ,其中苗族占 63% ,是全国少数民族比重最大的城市之一; 凯里市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 东抵台江县, 西抵福泉市,西南抵麻江县,南抵丹寨县,东南抵雷山县,北抵黄平县。东起挂丁镇南高村, 西至大田乡白腊村, 地跨东经 107 ° 40′ 58″- 108 ° 12′ 09″,长 公里。南起青曼乡情郎村,北至平良乡都兰村,地跨北纬 26° 24′ 13″- 26° 48′ 11″,宽 公里,占全州总面积 %,占全省总面积 %。市区位于中部, 东距台江县城 54 公里( 公路行程, 下同); 西距省城贵阳市 197 公里,距都匀市 80 公里;南距雷山县城 45 公里,丹寨县城 70 公里; 北距黄平县城 80 公里, 镇远县城 152 公里, 市人民政府驻遵义西路,邮编: 556000 。代码: 522601 。区号: 0855 。凯里市辖5个街道、8个镇、2个乡:城西街道、大十字街道、西门街道、洗马河街道、湾溪街道、三棵树镇、舟溪镇、鸭塘镇、旁海镇、湾水镇、炉山镇、万潮镇、龙场镇、凯棠乡、大风洞乡。凯里市原为炉山县。炉县汉为故且兰地, 元朝时麻峡〔今麻江县〕县地。明洪武初年置清平堡, 二十年〔 1389 〕置清平长官司, 三十年〔 1397 〕改为清平卫。明弘治七年五月〔 1494 〕置清平县, 隶都匀府。清康熙七年〔 1668 并入麻哈〔今麻江〕州, 十一年〔 1672 年〕复置清平县, 四十一年〔 1702 年〕凯里安抚司并入清平县。民县改为炉山县。 1949 年 11 月炉山县获得解放, 中共炉山县委、县人民政府同时宣告成立。同月, 县委、县人民政府宣废除旧的乡、镇公所, 建立新的乡、镇人民政府。 1950 年, 废除保甲制度, 建立村级人民政权。 195 1 年1月27日, 在中央慰问团的关怀下, 凯里区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为贵州省第一个苗族自治区。 1952 年9月, 炉山县苗族自治人民政府成立。 1956 年7月 23日,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成立, 确定凯里为州府所在地。 1959 年1月, 炉山县、麻江县、雷山县、丹寨县合并为凯里县,1961 年8月4 日县相继分置, 炉山县仍为凯里县,1983 年8月 19日, 国务院批准撤销凯里县, 设为凯里市。 198 4年1月, 凯里市成立。凯里市地处云贵高原东侧的梯级状大斜坡地带, 西北部、西南部和东南部较高, 中部和东北部较低, 最高处海拔 1447 米, 最低处海拔 529 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年均气温 ℃, 最高气温 37℃, 最低气温零下 4-7 ℃, 年均日照 1289 小时, 年均降水量 1243 毫米,无霜期 282 天。凯里市居住着苗、汉、侗
贵州凯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