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辩证施治
四、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五、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六、健康指导
七、结语
1
概述
2
定义
(定义):(部位+病机)是指以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种疾病。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
真心痛:胸痹进一步发展的严重病症,剧烈而持久的胸痛,伴心悸、水肿、肢冷、喘促、汗出、面色苍白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3
《明清时期》
《宋金元时期》
《金匮要略》
《内径》
历史沿革
胸痹认识进一步提高:
《》:论胸痹实证、虚症,补前人之未备,并对心痛与胃脘痛进行了明确的鉴别。
提出了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
《》提出用大剂桃仁、红花、绛香、失笑散等治疗死血心痛
《时方歌括》以丹参饮治心腹诸痛
《医林改错》以血府逐淤汤治胸痹心痛
4
西医相关病症
本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心病两种常见类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关系密切
其它如心包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胃炎等出现胸闷、心痛彻背、短气、喘不得卧等症状者,可参照本内容辩证论治
5
中国冠心病发病率:
我国冠心病发病率上升 每5人中有一人患病
6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7
胸痹是如何形成的?
8
病因病机
年老体虚: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半百,肾气渐衰,肾阳虚衰则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若肾阴亏虚,则不能滋养五脏之阴,可使心阴内耗,心阴亏虚,脉道失调,或心火偏旺,灼津成痰,痰浊痹阻心脉,发为胸痹。
饮食不当:嗜食肥甘厚味,日久损伤脾胃,运化失司,聚湿成痰,上犯心胸清旷之区,清阳不展,气机不畅,心脉痹阻,遂成本病,或痰浊久留,痰痹交阻,亦成本病,或饱餐伤气,推动无力,气血运行不畅而发本病。
9
病因病机
情志失调:忧思伤脾,脾虚气结,运化失司,津液不得输布,聚而为痰,痰淤交阻,气血不畅,心脉痹阻,发为胸痹之痛,或郁怒伤肝,肝失疏泄,肝郁气滞,郁久化火,灼津成痰,气滞痰浊,痹阻心脉,而成胸痹,沈金鳖《杂病源流犀浊。心病源流》认为七情除“喜之气能外散,余皆足令心气郁结而为痛也”。由于肝气通于心气,肝气滞则心气乏,所以七情太过,是引发本病的常见原因。
寒邪内侵:素体阳虚,胸阳不振,阴寒之邪乘虚而入,寒凝气滞,熊阳不展,血行不畅,而发本病,《医门法律。中家门》云:“胸痹心痛,然总饮阳虚,故阴得乘之。”
10
胸痹的中医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