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 1 第一章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①《重庆市机场立交改造工程 A 匝道工程施工图设计》; ②《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G/T F50-2011 ); ③《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 ); ④《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JGJ106-2003 ); ⑤《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CJ J2 -200 8); ⑥《施工组织设计》; 编制原则①遵守合同条款要求,认真贯彻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指示、指令和要求; ②严格遵守合同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③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实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 ④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 ⑤实施项目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技术、资金、方案、信息、时间与空间的优化处理,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效益。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 2 第二章工程概况 工程简介机场立交 A 匝道是通过对接在建的同茂大道,实现机场与悦来会展中心、中央公园片区连接的 1 条双向两车道。匝道道路里程为 AK0+000 ~ AK0+ , 其中里程 AK0+000 ~ AK0+595 为隧道, 隧道总长 595m 、最小纵坡 % ,最大纵坡 %,圆曲线半径为 880m ; 里程 AK0+595 ~ AK+ 6 为接线道路。由于本项目 A 匝道在 AK0+540~AK0+570 横跨 3 号线轨道, 经综合轨道线路运行安全、施工工艺难易水平以及工程造价的高低程度等方面考虑,在 3号线隧道两侧设置 6根Φ 的桩基,在结构两侧设置两跨 × 的基础梁来上抬 A 匝道隧道的竖向荷载。 施工概况此段桩基础工程桩基长度 14米, 直径Φ m, 采用机械钻孔施工, 沉渣厚度小于 100mm ,所有桩基嵌入中风化基岩深度不得小于 。桩基为主要承重结构,要求确保桩基混凝土及钢筋质量和强度,桩基础应一次成型,以确保其整体性。 气象、水文及工程地质沿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冬暖春早、雨量充沛、夜雨多、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偏少等特点。多年平均气温 ℃, 月平均最高气温是 8 月为 ℃, 月平均最低气温在 1 月为 ℃,日最高气温 ℃,日最低气温- ℃。多年平均降水量 左右,降雨多集中在 5~9 月。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 13% 左右, 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 频率 10% 左右, 年平均风速为 左右, 最大风速为 。拟建场地内未见河流、泉水等地表水出露。 地质构造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 3 拟建工程位于川东南弧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的次一级构造龙王洞背斜东翼( 详见构造纲要图)。其岩层产状: 倾向 80°, 倾角 12 ?, 越靠近轴部倾角越小;主要发育两组构造裂隙。 J1 :倾向 280 ??,倾角 68?,张性,裂隙微张 2~ 3mm ,裂隙间距 1~ 3m 不等, 主要出现在砂岩层中,在砂质泥岩层中少见。裂隙面较平直,未见充填,为硬性结构面,结合差。 J2: 倾向 200 ?, 倾角 55?, 裂隙张开度多为 3~ 5mm , 裂隙面较粗糙, 未见充填,裂隙间距 5~ 8m ,为硬性结构面, 结合差。根据实地地质调绘以及钻探揭露、声波测试成果资料,岩体呈块状结构, 基岩内裂隙较发育,岩体较完整;砂岩、砂质泥岩层面结合程度较差,局部夹泥,为软弱结构面。 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勘察揭露,通过对场地的地面地质调绘和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成果,拟建场地多数地段基岩被第四系土层覆盖,基岩露头零星出露。场地表层有第四系土层(Q4) ,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砂质泥岩为主。上述地层各段岩性划分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1 .第四系填土层( Q4ml ) 人工填土(Q4ml) : 紫褐色, 主要由粘性土、砂岩、泥岩块碎石等组成,碎、块石含量约 30~ 65% ,粒径一般 20~ 500mm ,结构稍密~中密、稍湿~湿润,厚度变化大, 一般 ~ , 最厚可达 , 堆填约 3~ 6 年不等, 多为碾压回填, 整个沿线地表均有分布。 2 、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 J2s ) 砂质泥岩:紫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一般厚度 ~ ,强风化岩心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心呈柱状、长柱状, 岩体较完整, 与砂岩呈互层状分布于整个场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 IV 级。
重庆机场立交A匝道人工挖孔桩安全施工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