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二)
唐诗故事(二)
陈友冰
破镜重圆
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徐德言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验作人难。 ——乐昌公主
这就是成语典故“破镜重圆”中两位主人公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对咏的两首诗。徐德言是南朝著名的才子,飘泊在北方时曾写过一首著名的《长安听百舌诗》,抒写他对故乡的怀念:“万里风烟异,一鸟忽相惊。那能对远客,还作故乡声”。乐昌公主是陈朝后主陈叔宝的大妹,名叫陈贞。为人不仅体态婀娜,端庄秀美,而且工诗词、精乐礼,是一位才貌双全的美丽公主。才子佳人自然宜其室家,陈后主便将乐昌公主下嫁徐德言,并将徐提拔为中书舍人,夫妇二人互敬互爱,夫唱妇随。但好景不长:北方的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后,便厉兵秣马,矛头直指南方陈朝。眼看国势危如累卵、亡国在即。徐德言有天拿出一面铜镜对妻子说:“你才艺容貌冠绝当时,又出身皇族,如果陈朝灭亡,必然会被权贵之家掠去,我俩就此永诀。假若情缘未断,我俩有重逢之日,但也会关山重重且形容改变,难以相认,必须有一件信物作证。”说着,将手中的镜子劈为两半。自己留下一半,将另一半递给妻子,说:“分别以后,请你每年逢正月十五,让仆人到京城街上去卖这半面镜子。那一天,我也一定到街上去寻找,也许那时还能见面。”妻子含泪答应下来。陈国灭亡后,乐昌公主随着陈国皇室被掳到北方。根据《北史》所载,这些皇室成员有的充实后宫,如陈后主姑姑宁远长公主纳入后宫后受隋文帝宠爱,封为宣华夫人者,有的赐赠功臣贺若弼、杨素等为妾。史籍中记载的隋文帝赐给杨素的“陈主妹”,就是乐昌公主。杨素爱乐昌公主的容貌和才艺,对她很是宠爱。此时徐德言饱受战乱之苦,但仍坚守信约,一路上忍饥挨饿,也来到了京城。就在正月十五那天他依旧约来到街上。果然,他看到一个老头,也手持半面破镜在那里叫卖,而且要价颇高,过往人均笑这老头发疯弄傻。徐德言见状,连忙把老头叫到自己住处,拿出自己的半面镜子与之合成一面,又详细叙述了事情的始末,并题诗一首:“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余明月辉”。当年镜子和人一道离去,现在分开的镜子重圆了,人却难圆。就像天上的月亮,空见其清辉,却不见了月宫中的嫦娥。乐昌公主见到此诗后感慨万分,哭泣得寝食俱废。杨素见状,连忙亲自问讯,方得知这一悲哀动人的爱情盟誓。感动之下,让人把徐德言叫来,把乐昌公主仍还给徐德言,并且赠了许多礼物,还设宴款为二人送行。杨素知道乐昌公主颇有才华,席间让她写诗一首,乐昌公主思前想后,心中又悲又喜,既欣喜破镜重圆,回到心爱之人身边,又感激杨素磊落大度,有君子成人之美而不忍作别,真有说不出来的滋味,于是写道:“今日何迁次,新官对旧官。笑啼俱不敢,方信做人难”。诗中新官是指杨素,旧官是指徐德言。公主感叹世事变迁,现在是哭笑不得,去留皆难,真叫人难舍难分啊!后来,乐昌公主和徐德言一起回到江南,两人白头偕老。
夫妻分离,破镜为凭,这则传说最早见于托名西汉东方朔的《神异经》。《神异经》在说到为何在铜镜的背后铸上一只喜鹊时解释道:“昔有夫妇将别,破镜,人执半以为信。其妻与人通,其镜化鹊飞至夫前,其夫乃知之。后人因铸镜为鹊安背上,自此始也。”此时的铜镜是作为背叛盟誓的警戒物。但自隋初徐德言与乐昌公主破镜重圆的故事发生后,唐代诗人对这类题材的处理由负面变成正面,皆是咏歌二人的爱情坚贞,被迫分离的无奈和对盟誓的坚守,如中唐诗人元稹长诗《古决绝词》就引用这个故事作为例证,写有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 又安能保君皑皑之如雪。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等句,其中既有对徐德言和乐昌公主坚守盟誓、破镜重圆的感慨,也有移情它恋的担忧,仍才残留有《神异经》故事的影子。但到了晚唐杜牧的《破镜》诗,已成为专门咏歌两人信守盟誓、爱情坚贞了。诗云:
佳人失手镜初分,何日团圆再会君。今朝万里秋风起,山北山南一片云。
宋词基本上秉承杜牧等唐代诗人对此的基调,且更多借破镜分离来抒发自己爱情遭遇中的伤感和思念,如北宋词人赵令畤的《蝶恋花》:“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只道新来消瘦损,玉容不见空传信。 弃掷前欢俱未忍,岂料盟言,陡顿无凭准。地久天长终有尽,绵绵不似无穷恨。”;南宋宰相、词人吴潜( 1195- 1262) 的《蝶恋花》:“野树梅花香似扑。小径穿幽,乐意天然足。回首人间名利局。大都一觉黄粱熟。别墅谁家屏簇簇。绮户疏窗,尚有藏春屋。镜断钗分何处续。伤心芳草庭前绿。”;南宋末年著名词人 张炎的《渡江雪》:“锦香缭绕地,深灯挂壁,帘影浪花斜。酒船归去後,转首河桥,那处认纹纱。重盟镜约,还记得、前度秦嘉。惟只有、叶题堪寄,流不到天涯。 惊嗟。十年心事,几曲阑干,
唐诗故事(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