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眉. 页脚.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一、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定位“大学语文”按此界定,显然极大提升了“大学语文”的课程地位,使之与注重吸储知识和训练能力的一般性通识课区别开来, 表明了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大学语文”的独有特质, 应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中发挥核心作用。同时,这一界定也与《纲要》“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定性内容基本相符。换言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准来定位“大学语文”的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 也符合“大学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的实际属性。“大学语文”应该是综合性的人文素质教育课,而人文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千百年来,中国传统文化所蕴涵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如“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基本精神, 一直内在于中国人的思想、情感和行动中, 成为我们创造新文化、新历史的动力和基础。在当今“全球化”、“地球村”的时代大背景下, 中华民族将以怎样的姿态参与世界合作与竞争, 进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挑战。所以,对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字、文化典籍、文学艺术、科技工艺、哲学宗教、伦理规范等丰厚遗产, 如何继承和创新使之进一步光大辉煌, 应该是我们的立国之基和立人之本。这是一项关乎国家民族发展强大的根本性任务,高校责无旁贷。基于此,在大学语文课程中渗透和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就具有了极大的可行性。在大学生已经基本具备独立的分析和思考能力的前提下,与“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相比, “大学语文”是以具体的母语文本阅读为主要学习形式。这就使得大学生可以通过有关中国哲学、.页眉. 页脚. 历史、艺术、文学、宗教、民俗等作品篇章的阅读, 来具体形象地感受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为作品篇章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载体, 也是形象载体, 教师的讲授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 学生便可以由感性到理性、由“点”及“面”地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与博大, 领悟其精髓。由于这个特点,“大学语文”便成为“中国文化概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前置性课程。也可以说, 以具体作品篇章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的“大学语文”, 与宏观性把握的“中国文化概论”和断面性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一起, 阶梯式地构成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课程群,其中, “大学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二、在“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按照的讲话精神和教育部《纲要》的明确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高校相关课程体系中势在必行, “大学语文”尤其要担当重任。但实际情况却是, “大学语文”逐渐被边缘化,既没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某种权威地位,也没有外语课程的强势现实需求, 处境越来越尴尬。若要改变这种不利现状, 就须牢固坚定地确立“大学语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中华民族精神的课程定位; 同时, 也要解决好课程自身建设层面的几个主要问题。(一)母语教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机构成“大学语文”的本质属性是母语高等教育课程, 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各级高等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大学教师等的共有理念。语言影响思想, 语言就是思想本身。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文化深层编码, 都蕴涵在母语中。母语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