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项目木芙蓉花中有效成份提取与性能研究【课前预习】 1. 预习植物中有哪些有效成份。 2. 预习植物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基本原理。 3. 预习抑制亚硝化反应的基本原理。【目的要求】 1. 了解植物中有效成份的药用价值。 2. 掌握植物中有效成份的提取及其测定方法。 3. 掌握抑制亚硝化反应的操作与方法。【基本原理】黄酮类化合物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 A-与 B-环) 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母核为 2- 苯基色原酮。是一大类以苯色酮环为基础的酚类化合物。植物中由苯丙氨酸产生的肉桂酰辅酶 A, 经碳链延长环化生成的查耳酮, 再衍生成的各种α- 苯基衍生物。 OO A B 2-苯基色原酮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常连接有酚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官能团。此外,它还常与糖结合成苷。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 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黄酮苷类。组成黄酮苷的糖类包括单糖、双糖、三糖和酰化糖。黄酮苷固体为无定形粉末, 其余黄酮类化合物多为结晶性固体。黄酮类化合物不同的颜色为天然色素家族添加了更多色彩。这是由于其母核内形成交叉共轭体系, 并通过电子转移、重排, 使共轭链延长, 因而显现出颜色。黄酮苷一般易溶于水、乙醇、甲醇等极性强的溶剂中; 但难溶于或不溶于苯、氯仿等有机溶剂中。糖链越长则水溶度越大。黄酮类化合物因分子中多具有酚羟基, 故显酸性。酸性强弱因酚羟基数目、位置而异。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天然产物中,大多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菌、生物抗氧化性、抗衰老、降血脂、治疗心血管疾病等功能。其中有些可用于心血管病的治疗。植物单宁(Vegetable tannins) ,又称植物多酚(Plant Polyphenol) 为多羟基苯,如苯二酚、苯三酚等, 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的多元酚化合物。在维管植物中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广泛存在于植物的皮、根、叶、果中,含量可达 20% 。植物单宁是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 属于天然有机化合物。常是植物及微生物中产生的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抗氧化性、抗肿瘤、抗动脉硬化、防冠心病与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以及抗菌等多种生理功能, 是自然界和人类的“健康卫士”。 2l 世纪随着抗氧化剂理论及研究工作的深入, 以及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性意识的提高, 天然抗氧化剂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回归大自然已是目前一个大趋势。木芙蓉( Hibiscus mutabilis L. )为锦葵科植物,又名拒霜花、木莲、醉芙蓉, 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其花大色艳, 花色一日三变, 在寒凉的深秋傲霜怒放, 观赏价值极佳。其花、叶、根富含生化药物成分, 是极优良的中药材。中医认为, 木芙蓉性平味辛, 有清热、凉血、解毒、消肿、排毒之功效, 适用于肺热咳嗽、月经过多、白带过多、痈疽肿毒、疔疮、水火烫伤等疾病。《本草纲目》言其“治一切大小痈疽, 肿毒恶疮, 消肿, 排脓,止痛”。木芙蓉花、叶中含有多酚、黄酮类化合物。 1. 测定总黄酮的原理: 在中性或弱碱性及亚硝酸钠存在条件下, 黄酮类化合物先与亚硝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再加硝酸铝络合, 最后加氢氧化钠溶液使黄酮类化合物开环, 生成 2- 羟基查耳酮而显红橙色,在510 nm 波长处有吸收峰且符合定量分析的比尔定律, 一般
黄酮提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