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协议 III 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摘要: 2007-2009 年的金融危机使全球金融秩序陷入混乱、经济增长进入衰退之中。在总结金融危机的教训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指出,危机的根源在于长期的高增长率、低实际利率和低波动性滋长了乐观情绪,并且在金融监管、宏观经济政策和全球架构方面出现了政策失效。资本充足率指标一直是巴塞尔银行监管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所在, 也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关键。在金融监管改革和金融秩序的重塑进程中,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 简称巴塞尔委员会) 的反应是积极且迅速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是:以加强监管为目标,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以杠杆率监管和流动性监管为两翼,以改善资本质量和覆盖面为后盾。本文通过对巴塞尔协议 III 中关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内容的更新进行了研究, 就如何调整和改进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出建议。关键词: 巴塞尔协议 III 资本充足率风险管理一引言金融危机发生后, 各国纷纷出台针对此次危机所暴露出的金融体系弊端的金融改革方案, 巴塞尔委员于 2010 年 12月, 公布了银行资本、流动性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新标准, 并对资本和流动性等监管新规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进行了充分评估。这说明国际金融监管体系出现重大调整, 全球金融监管理念开始逐渐从过度崇尚自由化和市场化转向强化监管, 金融监管从严的趋势逐渐显现, 资本监管、流动性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的监管标准都大大提高, 在注重微观审慎监管的前提下,更加强调宏观审慎的监管原则,金融监管范围也更为全面。资本监管是银行业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实施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 近年来国际金融监管的实践表明, 以资本充足性监管为核心和重点的风险监管已经成为银行业监管发展的主流趋势。正因资本监管在银行监管中的重要地位, 资本监管是否有效将影响到商业银行安全经营和宏观经济稳定与资本监管研究文献综述: 江曙霞(2009) 基于 1998-2007 年美国商业银行数据,利用局部调整联立方程组模型对资本充足率监管压力下资本与风险的调整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 资本充足率监管对不同银行实行“差别待遇”,为资本充足银行提供了监管套利的可能,因而没有达到理想的监管目标。张强(2007) 分析了 2004 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的我国商业银行资本监管对商业银行风险的影响, 发现资本监管提高了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 降低了商业银行风险, 但效果正在逐渐减弱。 Ediz(1998) 采集了英国银行业 1959-1995 年的详细数据,包括银行资产负债表状况、收益和损失状况等, 在他的计量方法中运用了随机效果纵向回归模型。研究结果显示, 英国实行资本监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不影响银行对资产选择的情况下增加了银行的稳定性。研究还发现, 在实行资本监管时, 资本充足率在监管最低标准附近的银行做出了较大的反应, 并且大多数银行是通过增加资本的方式, 而不是通过缩减信贷来提高自己的资本充足率。 Heid(2004) 考察了 1994 到 2002 年德国存款银行对资本和风险资产的调整。研究发现, 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调整资本的速度要大于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 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银行试图去建立一个合理的资本结构, 通过增加资本金和降低风险资产; 资本充足率较高的银行试图去保持他们的资本充足率, 当资本增加的时候, 会相应去增加他们的风险资产, 然而当风险资产发生变化时不会去调整资本; 资本充足率适中的银行基本上不会去调整他们的资本和风险资产。二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概念和作用(一)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含义和外延资本充足率, 也称资本充足条件(Capital Adequacy Requirement) , 是指银行的资本与各类资产的比例, 即银行资本的数量足以吸收可能发生的意外损失, 使银行在遭遇风险损失时不致破产。它是衡量银行保持既能经受坏帐损失的风险,又能正常营运,达到盈利的标志。资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径, 主要比率有资本对存款的比率、资本对负债的比率、资本对总资产的比率、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等。巴塞尔委员会规定: 资本充足率以资本对风险加权资产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加权资产是指对银行的资产加以分类, 根据不同类别资产的风险性质确定不同的风险系数,以这种风险系数为权重求得的资产总额。(二) 银行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对于资本充足率的作用,各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表述。美国银行家协会在《银行的资本金是否充足》的正式报告中指出,银行的股权资本具有下列重要职能:1、提供一个承受偶然损失的资本缓冲器, 使存款人得到保护;2、为购置房屋设备与其他营业所需的非盈利资产提供资金;3、满足金融监管当局针对可能招致的风险而备足资本的要求;4、向公众保证, 即使发生贷款损失和投资损失时, 银行能够及时偿
巴塞尔协议III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