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杯吐槽:比利时为啥不团结
如果大家看了昨晚意大利和比利时的比赛,大概直观的感受就是意大利平民球队团结一致奋发图强最终战胜了一盘散沙的比利时大咖。为啥比利时既没爆过三棍段子也没出过集体退赛丑闻,但每次一出征就自带不团结绯闻呢?这一切,要从比利时的历史说起。【强行联姻的比利时人民】首先说个背景知识,现在比利时的人口一共1000多万,其中56%住在北部的弗拉芒地区,挨着荷兰,当地居民说荷语;34%住在南部的瓦隆地区,挨着法国,当地居民说法语;还有10%住在首都布鲁塞尔及周边地区,说荷兰和法国双语。之所以一个国家会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是由他们的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包办婚姻决定的。在历史上,弗拉芒人和瓦隆人压根就是俩不同民族。之所以以前俩民族没闹啥事儿,因为他们作为不同的城邦一直不停的换统治者,松散统治之下民族情结不突出。比如,他们14世纪被勃艮第王朝统治;15世纪和荷兰、卢森堡组成西属尼德兰,归西班牙统治;1713年又划给了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1794年奥地利被法国击败,比利时又被割让给法国。然而,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带比利时走上了另一条道路。那次会议决定,把弗拉芒和瓦隆这两个地区划给荷兰。这两个地区的人民当然不甘心走上殖民地道路,然后两个宗教、种族、语言完全不同的地区就决定:既然咱俩都不接受包办婚姻,那咱俩就抱团独立吧。在法国七月革命的鼓舞下,1830年布鲁塞尔人民起义爆发。10月18日,比利时宣布独立,并把自己定为君主立宪制国家。然后,他们脑洞大开的选择了一个德国人——萨克森-科堡-哥达公国的王子利奥波尔德作为他们的第一任国王。嗯,给比利时人跪了。然而,独立之后的比利时人发现,当国家只剩下两个民族时,大家所有分歧和竞争都会被摆到台面上,很难再像以前那样和睦共处了。【荷语还是法语,这是个问题】最早独立的时候,瓦隆区靠近法国东北工业区,有煤有矿有能源,工业发达。而弗拉芒人民的祖辈主要是种瓜种菜或者做小买卖,经济远不如瓦隆。那时候,弗拉芒人的中产阶级如果想走向上流社会,就得先去学个法语,因为荷兰语那时候连官方用语的地位都没混上。于是,瓦隆就嫌弗拉芒拖后腿一直想着要独立。后来弗拉芒区通过商贸渐渐富了起来,人口也逐渐超过了瓦隆区。经济地位提高之后自然就开始要求政治地位,于是弗拉芒地区对于“把荷兰语变成官方用语地位”的呼声越来越高。这事儿说法语的瓦隆人当然不同意,双方经过长期扯皮之后,比利时政府决定——不管了!1932年,比利时政府做出了一个撂挑子的决定:,荷兰语和法语都成为比利时的官方语言。,以这条线把国家分为南北两个赛区,北区说荷兰语,南区说法语。。至于布鲁塞尔郊区说哪种语言暂不做规定,每10年做次普查再决定(好随意)。二战结束进入后工业时代,瓦隆的资源也挖完了,他们逐渐变成了污染重又没有发展前途的老工业基地,反而弗拉芒区的金融贸易越做越大。根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一般原理,比利时的肥皂剧也跟着翻转。弗拉芒区表示,“俺们现在也嫌瓦隆拖后腿,俺们也要闹独立。”满满都是媳妇熬成婆的即视感。弗拉芒是否独立的问题,在之后的50年中一直就没解决。2009年前后还闹大了一次,当时弗拉芒人要求扩大自治权,而瓦隆人要
欧洲杯吐槽:比利时为啥不团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