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体系规划
三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体系规划
为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协调城镇和区域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促进县域空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城镇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指导全县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和协调城镇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建设部《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四川省《社会主义新农村村庄建设规划》(川委办[2007]23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基本概况
(一)城乡建设概况
县城城区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5平方公里,城区城镇人口15万人,集镇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14平方公里,集镇人口12万人。潼川镇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郪江、云台、鲁班是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农村概况
我县是一个多民族、多人口的农业大县。现总人口146万余人,%,居全省第三位。全县有建制镇41个,乡集镇22个,94 个社区、936个村委会,8233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12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7% 。幅员面积2661万平方公里,农用土地面积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耕地面积7765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0%。
(三)村庄建设现状
2006年底,全县农村共有住房面积4066万平方米,。其中:砖混结构1706 万平方米,占42%;砖木结构510万平方米,%;其它结构1850 万平方米,%。
(四)农村人居环境
我县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农业生产为传统耕作方式,普遍使用化肥、农药,农村镇乡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收集、处理设施较差,“脏、乱、差”的现象普遍存在。绝大多数农户使用的是简易旱厕。农村畜禽圈厕混杂普遍,影响了村容村貌和农民生活质量。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服务“三农”为基本目标,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为中心,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立足县情,建立与县域经济、社会空间结构相适应的村镇体系,充分发挥县域城镇的整体优势,促进社会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全县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基本原则
(一)整体效益原则
依据群体最优的指导思想,调整好城镇布局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协调处理好城镇间的功能。
(二)优势互补原则
有操作性。
四、基本思路
立足比较优势,服务区域经济,纵向跨越发展,横向互补竞争,突出整体合力,参与市场经济,综合协调发展。
(一)以规划为龙头,以改革为动力,以政策为先导,在优先发展中心城市的前提下,优化城镇布局,控制低级别集镇的发展,提高城镇的吸纳、辐射功能,促进人口、资金、资源的聚集,提高城镇的规模层次,发挥城镇对区域经济的支撑作用,以工业化推进现代化,以城市化带动工业化,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实现产业发展高级化和经济增长集约化,优化产业布局,保持和发展优势特色经济。依靠科技进步、现代化管理和高质量产品,形成经济集约化增长,实现产业升级换代。
(三)推进农业资源节约型、效益型发展。改造传统农业,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基本形成农田标准化、作业机械化、生产集约化、服务社会化、产品商业化。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完善发展要素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开发利用旅游业资源。
(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发挥产业经济规模效应,突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把三台建设成为“山水园林城市”和“宜居城市”。
(六)突出强化中心城镇建设,积极培育重点城镇,加快城镇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基本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快速推进城镇化,推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把三台建成丘区经济强县。抓好新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道路硬化率达50%,通电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 ,电视通讯覆盖率达100% ,清洁能源普及率达60% ,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实现人畜分离,垃圾实现集中堆放(清运)和无害化处理。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六、村镇体系规划
(一)产业布局
1、总体布局。按照“中心拓展,培育极点,沿线集聚,辐射全县”,以县城、芦溪(花园)镇为经济中心,以唐巴路(S101 线)、绵遂路(S205 线)、三大路、绵渝高速等交通干线为主要经济走廊,重点发展西平、塔山、观桥等重点城镇,兼顾永明、刘
三台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村镇体系规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