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烂鳃病
一 细菌的感染方式和机制 二 细菌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三 细菌性烂鳃病
1
整理ppt
鱼类传染性疾病的重点是疾病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技术,难点是基本病理过程相似,但病原(因)不同的疾病的初步诊断。要求:
1.了解危害大、流行广的传染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2.掌握传染性疾病的初步诊断和防治方法
3.了解水产动物病原的检测技术
2
整理ppt
一、细菌的感染方式
1、细胞外感染 指在吞噬细胞外感染。这类菌有抵抗吞噬细胞的结构和表面酶,有些则产生很强的外毒素。多为急性感染。
2、细胞内感染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繁殖。这类菌既能游走各处,还能逃避体液因子和药物作用。多为慢性感染。
细菌的感染方式和机制
3
整理ppt
运动气单胞菌的致病过程包括:粘附、侵袭、体内增殖及产生毒素等系列过程,而这些过程又与其各种致病因子(毒力)有关,包括毒素、和侵袭力(菌毛、S层、外膜蛋白、蛋白酶和载铁体等)。
二、致病机理
4
整理ppt
细菌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方法
1、荧光抗体法
2、免疫酶技术
3、单克隆抗体
4、核酸杂交技术
5、PCR(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6、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5
整理ppt
选择培养基应用技术
沙门氏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
适合嗜水气单胞菌
生长的RS培养基
适合弧菌生长的TCBS培养基
6
整理ppt
计算细菌总数的快速测试纸
计算大肠杆菌群总数的快速测试纸
7
整理ppt
在血平板上产生α-溶血(部分溶血)
在血平板上产生β-溶血(完全溶血)
8
整理ppt
细菌性烂鳃病(Bacterial gill-rot diease)
(一)病原体 柱状黄杆菌(Flavobacterium columnare)杆状,48μm,显微镜可见。1
(二)流行情况
危害种类:主要危害草鱼和青鱼,从鱼种到成鱼均可受害;是淡水鱼养殖中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
流行季节:6‾9月流行,在水温15‾30℃范围内,致死时间的对数与水温呈直线关系。
流行地区:全国各地。
细菌性烂鳃病
9
整理ppt
体色发黑,头部尤甚;鳃丝腐烂,末端软骨外露,带污泥,主鳃盖骨内表皮往往充血,中央部分常被腐蚀成一个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区,俗称“开天窗”。鳃组织发生炎性水肿、增生和坏死。
(三)主要症状
(四)诊断方法
1、目检可见鳃的明显症状、镜检可见细菌。
2、免疫学方法诊断等。幻灯片 12
10
整理ppt
细菌性烂鳃病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