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小学德育即学校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它属于共产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体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奠基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之中,与其他各育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从德育五大要素的层次性来看: 心理教育是基础;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重点; 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方向。从德育途径看, 大致分为:学科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班主任工作;教师仪表师德;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管理评价; 校园文化建设; 网络媒体科研;“三结合”教育网等。根据不同德育内容选择不同的德育途径,对应不同德育途径选择不同德育方法。德育方法多种多样,要进行优化组合,正确处理随机教育的关系;说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的关系;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关系;严格管理与耐心疏导的关系;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的关系。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并纳入教学活动实践,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为学生终身发展,为培养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整体构建校本德育实施细则, 必须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为指导,以《教育部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及、区教育行政部门近几年颁发的相关德育文件为依托。研究文件、撰写细则、认真实施。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大致有三个明显不同的阶段,即我们常说的小学低年级段(一、二年级), 小学中年级段(三、四年级), 小学高年级段(五、六年级)。虽然, 在这每两年的一个时间段里,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仍然在发展变化着,但总体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特点。【一】小学低年级学生(一、二年级) 的生理、心理特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在身体发育上处在平稳发展的时期,其身高平均每年增长约 4~5 厘米,体重增加约 2~3 公斤,心率、血压、肺活量及其他生理指标都不稳定,且与成年人的指标有较大差别,骨骼易弯曲,肌肉力量较小, 大肌肉动作的协调性比幼儿期有很大的发展,但小肌肉动作的协调性还较差。比如,一年级的学生写字时,不仅速度慢而且不工整。这一阶段的儿童,不易做强度太大、时间太久的体育运动, 在训练写字、弹琴等这些小肌肉运动的动作时,要注意动作的规范性。【二】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除大脑外,三四年级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只在量上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有所提高,基本没有质的飞跃,仍处于平稳发展之中。但是,他们的大脑却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9 岁儿童的脑重量 1350 克,比7 岁儿童的脑重量 1280 克相比, 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的机能得到进一步加强,特别是大脑内的抑制蓬勃发展,使心理活动更趋向稳定,明显的表现是,他们比一二年纪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他们的语言能力有一定的提高,但却正处在由第一系统向第二系统转换的过度阶段,常常出现“有话说不清”的情况。同时, 他们的逻辑思维开始迅速发展, 他们在接触“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时,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三】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的生理、心理特点。五六年级的学生,身体发育再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期,被称为
小学德育工作实施细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