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2020年6月18日至24日,在浙江大学参加莒南县政协系统干部能力培训班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能在有生之年,迈进百年名校浙江大学的校园,感受浓厚的书香气息,品味师生情谊,再次接受高等教育,倍感荣幸和欣慰。
一:浙大有灵气
浙江大学是赫赫有名的高等学府。浙江大学历史悠久,具有绝佳的口碑,为祖国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浙江大学创建于1897年,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也是最早的新式高等学府之一。“浙江大学是东方的剑桥!”这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李约翰给予浙大的赞誉!
我是渴望学习的人,更是尊敬园丁的永远的学生。我们过去的校园生活处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时常参与批林批孔,经常外出勤工俭学(砸石子、收集废纸、玻璃),更有种粮种菜和参与农村劳动的劳动课。更多的时候,呆在防地震的简易帐篷听老师讲故事,高唱革命歌曲......
转瞬36年过去,期待重回校园的梦想一直萦绕着自己。那湛蓝的天空,那飘逸的白云,那倒垂的油绿的柳枝,那和蔼可亲的老师,那天真无邪的同学;校园的阳光与月色,欢声笑语和朗朗的读书声至今还徘徊在脑海中。一直期盼着有机会再回校园,坐在教室里,聆听老师的教导。
对校园生活的回忆与向往,对校园时光的渴望令我倍加努力,不解的学习。一直在寻找去高等学府进修的机会。当莒南政协系统干部能力培训班通知下达的那一刻,我期待已久的愿望实现了。苦苦等待了一月之久,在端午节这天奔赴浙大报到。
浙大的灵气令人心旷神怡,校园内如西湖般意境的水面波光粼粼,绿色满园,石凳、长椅别有神韵,令人流连忘返,依依不舍。我们学习的地点在浙大华家池校区,我们的教学楼在奔腾广场后面的中心南楼611教室。每天行进在教室、餐厅和宿舍之间。在从住宿酒店到教室的途中,每天平均4次往返穿越。恰逢梅雨季节,淅沥沥的小雨始终伴随着我们,从开学典礼到结业典礼不弃不离。
古语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在绿树成荫和水天一色的校园间,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紧张而快乐。在校园内,我居然发现了角砾岩月球陨石,并且极其经典。难以想象的激动和兴奋:古往今来,有多少学子在这里读书?而真正认识这些来自宇宙陨石的人们却不曾有过,这或许注定与我有缘吧。
发现陨石之后,与老师和同学们分享也是一种学习,更是一种传播陨石文化的捷径。这也从陨石能量的角度合理的解释了浙大校园树木旺盛,水源柔和而甘甜的事实。陨石的能量与校园和学习的师生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大多数生活中校园中的师生而言,他们是被动的接受了陨石能量的关爱,而我和我的同学们却是积极主动的接受了浙大陨石能量的厚爱!
二:浙大的老师有水平
虽然仅仅是短暂的一周。对于各个专题的授课却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老师们博学多才,将深奥的理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阐述着。不同的老师风格不同,却可以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特点,有的生动活泼;有的沉稳有趣;更有妙趣横生,不拘一格的演绎,每一堂讲课都是从欢迎的掌声开始,到致谢的掌声结束!
浙大的老师平易近人,没有架子。他们中有杭州市党校政治学与法学教研部主任、教授、教学指导与学术委员会委员朱晓明;也有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世界史研究学所所长刘国柱;浙江行政学院政治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董明;杭州市政协八九届政协常委、民革杭州七--九届常委和参政议政委员会主任、杭
赴浙江大学培训学习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