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 数学 二 年级 备课人: 李攀
课 题
长度单位
计划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从两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①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②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量一量”、“说一说”的活动,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过程,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为厘米、米的学习打下基础。
让学生用不同实物作标准进行测量,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能力,以及合作、估测的意识。
通过不同的测量活动,让学生体验测量活动的过程,感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用实物测量,并体会测量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
难点: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师演示用的三角板、刻度尺等;提前要学生预习本课的内容。
学生准备:小棒、橡皮擦、小刀、三角形学具、小方块等。
教学设计思路(含
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教材从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①先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课本的宽,如用1角硬币作标准量,得出课本宽大约7个硬币那么长;用曲别针量,得出课本宽有5个曲别针长;用三角形量,量得课本宽有4个三角形学具那么长;用木块量,得出课本宽大约15个木块那么长(见下左图)。由这些不同的测量结果学生自然会想到:“为什么同一边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②让学生用不同物品作标准量不同长度,教材让学生自由量,如用小刀量铅笔盒的长,用曲别针量铅笔的长,用橡皮量剪刀的长,用“一”量桌子的长等等,通过比较所量结果,学生会发现有些物品的长度不同,但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量的数据却可能相同。如数学课本的宽和铅笔盒的长是不一样长,但数学课本的宽有5个曲别针长,铅笔盒有5把小刀那么长,同样都是5,它们却不一样长(见下右图)。由此引起认知冲突,学生自然会思考:“为什么不同的东西量出的结果一样呢?”在此基础上,
③引导学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块)进行测量,去解决上面两个矛盾冲突,由此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修改
一、巧设悬念激趣,引入活动
二、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提问:今天我们要学习新的知识。同学们想知道各小组的纸袋里装的是什么吗?打开看看吧!
2、提问要求:今天我们就用纸袋里的学习用具来测量身边的物体有多长。
1、活动一:量一量,用不用物体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提出要求:每人任选一种物体来作标准去测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