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树栾树( Koelreuteria paniculata ),别名:木栾、栾华等,是无患子科、栾树属植物。为落叶乔木或灌木; 树皮厚, 灰褐色至灰黑色, 老时纵裂; 皮孔小, 灰至暗揭色; 小枝具疣点,与叶轴、叶柄均被皱曲的短柔毛或无毛。栾树生长于石灰石风化产生的钙基土壤中,耐寒,在中国只分布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下游,在海河流域以北很少见,也不能生长在硅基酸性的红土地区。栾树春季发芽较晚, 秋季落叶早, 因此每年的生长期较短, 生长缓慢, 木材只能用于制造一些小器具, 种子可以榨制工业用油。 1 、形态特征: 叶丛生于当年生枝上,平展,一回、不完全二回或偶有为二回羽状复叶,长可达 50 厘米; 小叶( 7-) 11-18 片( 顶生小叶有时与最上部的一对小叶在中部以下合生), 无柄或具极短的柄, 对生或互生, 纸质, 卵形、阔卵形至卵状披针形,长( 3-) 5-10 厘米, 宽 3-6 厘米, 顶端短尖或短渐尖, 基部钝至近截形, 边缘有不规则的钝锯齿, 齿端具小尖头, 有时近基部的齿疏离呈缺刻状, 或羽状深裂达中肋而形成二回羽状复叶, 上面仅中脉上散生皱曲的短柔毛,下面在脉腋具髯毛,有时小叶背面被茸毛。聚伞圆锥花序长 25-40 厘米,密被微柔毛,分枝长而广展,在末次分枝上的聚伞花序具花 3-6 朵, 密集呈头状; 苞片狭披针形, 被小粗毛; 花淡黄色, 稍芬芳; 花梗长 -5 毫米; 萼裂片卵形, 边缘具腺状缘毛, 呈啮蚀状; 花瓣 4, 开花时向外反折, 线状长圆形,长 5-9 毫米,瓣爪长 1- 毫米,被长柔毛,瓣片基部的鳞片初时黄色,开花时橙红色,参差不齐的深裂,被疣状皱曲的毛;雄蕊 8 枚,在雄花中的长 7-9 毫米,雌花中的长 4-5 毫米, 花丝下半部密被白色、开展的长柔毛; 花盘偏斜, 有圆钝小裂片; 子房三棱形, 除棱上具缘毛外无毛,退化子房密被小粗毛。蒴果圆锥形,具 3 棱,长 4-6 厘米,顶端渐尖,果瓣卵形,外面有网纹,内面平滑且略有光泽;种子近球形,直径 6-8 毫米。花期 6-8 月,果期 9-10 月。 2 、生态习性: 栾树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 耐寒;但是不耐水淹,栽植注意土地, 耐干旱和瘠薄, 对环境的适应性强, 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 耐盐渍及短期水涝。栾树具有深根性, 萌蘖力强, 生长速度中等, 幼树生长较慢, 以后渐快, 有较强抗烟尘能力。在中原地区尤其是许昌鄢陵多有栽植。抗风能力较强, 可抗零下 25 ℃低温,对粉尘、二氧化硫和臭氧均有较强的抗性。多分布在海拔 1500 米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达海拔 2600 米。 3、产地分布: 栾树产中国北部及中部大部分省区, 世界各地有栽培。东北自辽宁起经中部至西南部的云南,以华中、华东较为常见, 主要繁殖基地有江苏、浙江、江西、安徽, 河南也是栾树生产基地之一。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4 、栽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栾树病虫害少,栽培管理容易,栽培土质以深厚,湿润的土壤最为适宜。以播种繁殖为主, 分蘖或根插亦可, 移植时适当剪短主根及粗侧根, 这样可以促进多发须根, 容易成活。秋季果熟时采收, 及时晾晒去壳。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 如不经处理, 第二年春播常不发芽, 故秋季去壳播种,可用湿沙层积处理后春播。一般采用垄播,垅距 60-70cm ,因种
栾树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