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画徐渭中国画简称国画,是我国传统造型艺术之一,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其技法独特,画科众多,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这次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组织专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仔细梳理, 历经数年, 从中选出十位具有广泛和持久影响力的画家, 选取其经典之作,汇集成册出版,以飨读者,其价值意义十分巨大。沈周( 1427-1509 ),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 今江苏苏州) 相城里人。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 擅画山水。笔墨坚实豪放, 虽草草点缀, 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具浑沦的气势, 人称“细沈”。取景多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善用重墨浅色,别饶韵致;也偶作人物。书法遒劲奇崛, 学黄庭坚; 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徵明等,咸出其门。后人把他和文徽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唐伯虎( 1470-1523 ),明代画家。名寅,以字行,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 今江苏苏州) 吴趋里人。少有俊才, 博雅多识, 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声色, 流连诗酒, 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 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 并兼及元人法;并工画人物,写意俱佳,或细条清劲,设色妍丽,或笔墨流动,挥洒如,在钱选、杜堇之上。画花鸟喜用水墨、清隽峭利、既不同于林良、吕纪,亦有别于沈周,活泼洒脱, 生趣盎然。兼善书法,能诗文。徐渭( 1521-1593 ),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 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 常与群少饮于酒店,官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或戴旧乌巾,穿白布瀚衣, 直闯无忌。工书法, 学米芾, 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扦发,特长花鸟,用笔放纵, 水墨淋漓, 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 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凋。清代郑板桥极崇拜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 —行进年下私淑之。”说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八大山人: 1624 年生于南昌,原名朱统(林+ 金),本是明朝宗室, 因清兵入关,明朝覆亡,随隐遁山林国绘画史上的“怪杰”。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冷峭、凝炼,虽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别具灵奇。中国的文人写意画到八大山人, 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妙悟者不在多言。其笔墨清脆、构图缜密码, 意境空阔, 余味无穷, 真是画外有画, 画外有情, 真正做到了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在这方面八大山入是无与伦比的典范。齐白石称其 300 年来领袖群伦,为画坛巨擘。王石谷:( 1632-1717 )。清初画家。名(羽+军), 以字行, 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 今屈/ I :苏) 人。住清初画坛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仿古为多, 功力深厚, 熔铸南北画派于一炉。晚年画风于简练中求苍浑,为 i 仑者所重。偶写花卉、隽秀有致。曾谓: 画有明有暗, 如鸟双翼, 不可偏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大成。皴擦不可多, 厚在神气。凡设青绿, 体要严重, 气要轻清, 得力全在渲晕。弟子很多,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山水画。石涛(1642 ~ 1718) , 广西全州人, 清初书画家。原名朱元极, 明朝宗室, 明之后出家为僧( 法名原济), 一生致力于艺术的革新。擅画花果兰竹, 兼工人物, 尤擅山水, 画名极盛。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 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奇, 笔墨雄健纵恣, 淋漓酣畅, 深得元人意趣, 在气概与风神上自具独特面目,于气势豪放中寓有静穆气氛, 更为同时代诸家所不及。其作品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的。并对后来扬州画派与近代画风, 影响极大。郑板桥(1693-1765) , 名燮, 以号行,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 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苏兴化人。少孤贫, 天资奇纵, 慷慨啸傲, 超越流辈。曾中举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 为扬州八怪之一, 工书法, 以篆隶体参合行楷, 非古非今, 非隶非楷, 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 瘦硬奇峭之致, 自成体貌。擅画兰竹, 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 多不乱, 少不疏, 体貌疏朗, 笔力劲峭, 自称“四时不谢之兰, 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虚谷(1823-1896) ,清末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虚白, 字虚谷, 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新安( 今歙县)人, 移居江苏广陵(
明代画徐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