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 警察的基本原理
懂得什么是警察和警察学;正确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警察的起源、历史发展;掌握警察的本质和基本职能;了解公安学的概念、研究对象、性质。
重点:警察的概念;科学的警察起源观;警察的历史特点。
第一节 警察与警察学
一、警察的概念 (一)警察的词义 (二)警察的概念
警察,即按照统治阶级的意志,运用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治安秩序的行为。
警察学
第二节 警察的起源与发展
一、警察的起源 两种对立的警察起源观
(一)警察自然起源观:警察与人类共生,并将永远伴随人类。
(二)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原始社会没有国家,也没有警察;人类社会进入奴隶社会之际,警察与国家同时产生。
警察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的产生,是警察产生的经济条件;
(二)阶级矛盾与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是警察产生的阶级条件;
(三)维护统治秩序与惩罚犯罪的客观需要,是警察产生的社会条件;
(四)国家机器的形成,是警察产生的政治条件。
三、警察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古代警察时期
1.中西方古代警察职能的产生与发展 2.古代警察的历史特点:
(1)无警察之名而行警察之实。 (2)法外行权。 (3)私刑普遍存在。
(二)近代警察时期 1.近代警察的产生与发展
2. 近代警察的历史特点: (1)行政职能独立化; (2)组织机构系统化;
(3)行使职权法治化; (4)外观标识统一化。
(三)世界警察发展的新趋势
第三节 公安学
一、我国公安学的建立和发展
二、公安学的概念
我国的公安学是关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中的公安工作规律与对策的知识体系。它是我国长期公安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是所有公安学科的总称。
三、公安学的研究对象
公安学的研究对象是:我国公安机关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工作规律、对策及其历史与现状。
四、公安学的性质
公安学是一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渗透、交叉的综合性科学,但从总体上说,公安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
思考题:
1. 警察概念的多角度研究有哪些?
2.如何理解作为警察行为的“警察”概念?
3.马克思主义的警察起源观是什么?
4.试述警察产生与发展的历史条件。
5.比较古代警察与近代警察的异同。
6. 什么是公安学它的性质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第二章 公安工作的历史发展及公安改革现状
了解人民公安工作从创建到发展的光辉历程增强从事公安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豪感;掌握公安工作中重要原则、方针、政策的形成及其历史背景、现实意义。
重点:各个时期公安保卫工作的重大事件及公安工作重要原则、方针、政策的形成。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的人民公安工作
一、人民公安机关的萌芽
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公安保卫工作(创建)
(一)中央特科——党的第一个保卫机关
特科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光辉业绩及宝贵经验:
1. 在白色恐怖下保卫了党中央,乃至全国的革命事业;
2. 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的情报、保卫工作,为以后的情报、保卫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3. 镇压了一批背叛革命的叛徒,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二)国家政治保卫局——第一个人民公安机关
国家政治保卫局的业绩及其历史教训 :
1. 垂直领导、独立系统; 2. 特权地位;3. 错误地采取了逼供信的做法;4. 肃反扩大化。
三、抗日战争时期的公安保卫工作(逐步走向成熟)
(一)中共中央社会部 (二)延安市警察队 (三) “九条方针”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时期是党领导的公安保卫工作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摆脱了苏联错误肃反路线的影响,真正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领导公安保卫工作。
四、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公安工作(大发展)
随着全党工作重点的转移,公安工作重点也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做好了接管大城市、建立、城市公安工作的准备工作;积累了管理大城市的经验。并为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民公安机关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公安工作的发展
一、新中国人民公安机关的创建和发展时期(1949年—1966年)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立 (二)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公安工作
这一时期公安机关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开始了镇反、肃反、打击刑事犯罪,清除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等一系列斗争,基本上清除了旧社会遗留的丑恶现象,肃清了残余反革命势力,粉碎了美蒋特务间谍的颠覆破坏阴谋,巩固了新中国政权。全国政局
公安学基础理论主要知识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