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孔子这样做老师.doc


文档分类:幼儿/小学教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说的是孔子一辈子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时期。三千弟子跟随他有多久,因为没有确实的史料记载,不敢妄断,说“贤人七十二”与他始终相随,大概是不为过的。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谈各自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历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子侍坐”,然而,不知人们是否想过这四位弟子的年龄差距:孔子六岁时曾皙出世,孔子十岁时子路出世,孔子三十岁时冉有出世,孔子四十六岁时公西华出世。年龄最大的曾皙比年龄最小的公西华足足年长四十岁,这样的师门,本身就令人向往。
    孔子何以能让弟子们与他始终相随,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探讨。
    是孔子从来就喜欢当好好先生,只会给他的弟子戴高帽、说好话以至于“倒拍马”,哄着他们高兴吗?不是的,他无须在学生之中结人缘拉选票。读《论语》可知,孔子多有表扬而几乎没有什么批评的学生,只有颜回一个。是孔子有权有势,可以让弟子们依傍于他升官发财,飞黄腾达吗?当老师的“一人得道”,当学生的纷纷得到提携,老师也借此扩张自己的势力,这样的“恩师”,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然而,孔子并没有让他的弟子们升官发财的“权力资源”。他老人家的官运并不亨通,他的弟子跟着他四处碰壁厄运连连,哪里还能指望升官发财?
    孔子有思想,有识见,有真才实学,这是他的弟子能与他始终相随的重要原因,因为跟着他,能够学有所得。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孔子的人格魅力。
    与人为善这个词汇,人们一般理解为对人没有恶意,为人心地善良。按照这个约定俗成的解释,孔子是“与人为善”的。他对他的学生,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即使是严厉批评的,例如对子路,对冉求,对宰予,可能批评与事实有出入,并不一定正确,反映出他的观念有偏差,认识有局限,有一点却是肯定的,他既没有恶意,也不会把人看死,让你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宰予白天睡觉,孔子怒不可遏,说了一句很杀风景的话,叫做“朽木不可雕也”,这或许是有点把人看死了,但在《论语》中,人们还是可以看到孔子与宰予之间的不少问答,可见孔子那句话,也只是出于一时的意气,他并没有真的把宰予当作“朽木”。孔子曾将他的那些比较出色的学生分成四类,德行出色的一类,政事出色的一类,言辞出色的一类,文学出色的一类,宰予与子贡就同属言辞出色的一类。他点名说的这四类弟子,包括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总共也不过十余人。
    孔子有“师道尊严”,却并非“师道森严”,对待他的弟子,基本做到了他自己说的三条,即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他既不高高在上,使他的弟子难以接触;也不一脸肃穆,使他的弟子望而生畏,

孔子这样做老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652129****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