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库第 12课剪掉散文的辫子(节选) (一) 余光中现在, 让我们来分析分析目前中国散文的诸态及其得失。我们不妨指出,目前中国的散文,可以分成下列的四型: (一)学者的散文( scholar's prose ):这一型的散文限于较少数的作者。它包括抒情小品、幽默小品、游记、传记、序文、书评、论文等, 尤以融合情趣、智慧和学问的文章为主。它反映一个有深厚的文化背景的心灵, 往往令读者心旷神怡, 既羡且敬。面对这种散文, 我们好像变成面对哥德的艾克尔曼( ),或是恭聆约翰生博士的鲍斯威尔( James Boswell )。有时候,这个智慧的声音变得厚利而辛辣像史感夫特,例如钱锺书;有时候,它变得诙谐而亲切像兰姆, 例如梁实秋; 有时候, 它变得清醒而明快像罗素, 例如李敖。许多优秀的“方块文章”的作者,都是这一型的散文家。(二)花花公子的散文( b's prose ):这类散文,是纸业公会最大的恩人。它帮助消耗纸张的速度是惊人的。千篇一律, 它歌颂自然的美丽,慨叹人生的无常,惊异于小动物或孩子的善良和纯真,并且惭愧于自己的愚昧和渺小。不论作者年纪有多大, 他会常常怀念在老祖母膝上吮手指的金黄色的童年。不论作者年纪有多小, 他会说出有白胡子的格言来。这类散文像一袋包装俗艳的廉价的糖果,一味的死甜。有时袋里也会摸到一粒维他命丸,那总不外是一些“记得有一位老哲人说过,人生……”等等的金玉良言。至于那位老哲人到底是萧伯纳、苏格拉底, 或者泰戈尔, 他也许根本不记得, 也绝对不会告诉你。中国的散文随“漂鸟”漂得太远, 也源得太白了。几乎每一位花花公子都会蒙在泰戈尔的白髯上,荡秋千、唱童歌、说梦话。花花公子的散文已经泛滥了整个文坛。……伤感, 加上说教, 是这些花花公子的致命伤。他们最乐意讨论“真善美”的问题。他们热心劝善, 结果挺身出来说教; 更醉心求美, 结果每转一个弯伤感一次。可借他们忽略“真”的自然流露了, 遂使他们的天使沦为玩具娃娃, 他们的眼泪沦为冒充的珍珠。学者的散文, 不高明的时候, 失之酸腐。花花公子的散文,即使高明些的,也失之做作。(三)浣衣妇的散文( washer
D3-L12-剪掉散文的辫子(一)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