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
《高式熊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纪要2017年3月25日·安吉
作为《一片冰心——高式熊书法篆刻艺术展》的精彩收尾,“高式熊书法篆刻艺术研讨会”2017年3月25日在浙江安吉高式熊艺术馆举行。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杨益萍,副会长洪纽一,副会长兼上海炎黄书画院院长吴孟庆,代秘书长潘为民,理事曹金荣;上海炎黄书画院执行院长陆廷,副院长陈谷长、陈佐凡,顾问、著名书法家张森,书画院瞿谷量、朱新龙、朱新昌、柴聪、谭尚忍、董元、倪衍诚、周子瑾、刘巽侠等书画艺术家;安吉高式熊艺术馆馆长叶志铭以及上海警备区少将叶志胜,中国老区经济建设促进会经济协作办公室主任方青香等三十余位嘉宾出席了研讨会。年逾九七的高式熊先生尽管行走不便,也专程从上海赶到安吉出席了这次盛会。
研讨会由上海炎黄书画院执行院长陆廷主持。会议开得热气腾腾, 出席研讨会的领导、专家和艺术家们纷纷踊跃发言,艺术家瞿志豪因出国访问无法与会,还专门写了书面发言稿,委托陆廷代为宣读。在发言中,大家对高式熊先生的艺品和人品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著名书法家张森在发言中说:“在座中我与高老认识时间恐怕是最早了,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高老就来过我工作的光学仪器厂,后来我参加书法活动后就经常见面了。高先生为人绝对谦逊,有时我们一起出去,他不喜欢出头露面,总是把我往前推。说到书法,写字最容易,但写字又是最难的。现在的问题是,大家把书法艺术看得太简单了。写字跟画画不一样,油画画坏了可以涂涂改改,但书法不行,它跟速写有点相似,就是要在瞬间抓住事物的状态,所以造型能力强的人字容易写得好。写字最难的是笔法。在唐代就有人讲,古之善书者往往不懂笔法。书法大家沈尹默就最强调笔法,强调‘手心眼俱得’。高先生的书法有功底,他二十多岁时写的楷书绝对写得好。为什么现在书法的整体水平上不去,因为它是‘无土栽培’,缺乏根底。字如其人,写字结构章法可以训练,但人的性格往往会在书法中体现出来,这是掩饰不住的。书法的创新最难,不能刻意而为,和平静气为上。书法这门艺术很深,学一辈子不一定学得好。现在有些人常常批评书法家的作品是‘老面孔’。人只有一张面孔,如果经常变脸,那只有杂技团的小丑。书法的‘老面孔’是书法人格化的体现。高老的字写到这个年纪, 心这么静,可以说是‘炉火纯青’,我是非常佩服的。我的字还没有到时候,我要活得长才能更进一步。说书法谁是‘第一’,这是外行话。 书法不是乒乓比赛,能决出第一来。在书法上风格不一样、爱好不一样,各有千秋。” 著名画家瞿谷量先生说,自己过去是画西洋画的后来才画中国画。对书法是欢喜,但是写了很久还写不好,只觉得很难。高老为人好,作品好,规规矩矩、正正派派,很符合自己的性格。对高老的字可以说越看越欢喜。 炎黄书画院副院长、著名国画家陈谷长先生紧接着瞿谷量的话说:“我的想法同谷量先生一样。我是画中国画的,画了几十年,写了几十年,总觉得书法比画画要难。绘画有造型、有色彩,即使画得不好还有造型颜色可看,而书法就是几根线条,要在宣纸上体现出它的神韵,非常不容易。与高先生认识也很早,我大学毕业后,有一次去书画出版社看朋友,遇到高先生,同他握手,力道大得来握得我哇哇叫。高老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