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TPMK2C- TPMK18】
如何正确理解ME
如何正确理解“5M1E”法
在制造行业工作的朋友一定会接触,并且很熟悉5M1E法,这个方法是我们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首选途径,问题发生后通过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人、机、料、法、环、测”的分析,可以很快挖掘出可能导致问题发生的各种因素,识别出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进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标准化,纳入日常监督管理,确保问题不再重复发生。
“人、机、料、法、环、测”这6个因素是导致现场工作、工序和产品质量产生波动的主要原因,正确理解和运用好5M1E法,是解决现场质量问题的金科玉律。然而虽然这个方法很基础,使用起来也很普通,但是是否已经真正理解了5M1E的概念,能够正确应用5M1E法,我相信糊里糊涂的还是有不少。
今天我把5M1E法概念和如何应用初步进行了梳理,希望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5M1E
人员(Manpowers)
机器(Machines)
材料(Materials)
方法(Methods)
环境(Environment)
测量(Measurements)
定义
操作人员、与问题发生相关的人员。
机器设备、工装夹具、检验工具、测量设备等。
生产、包装过程使用的材料、配件、耗材等。
加工工艺、工装选择、操作规程等。
指法规、政策、社会、自然、经济,工作现场的温度、湿度、照明、辐射、噪音、通风、干扰、振动、室内净化、污染程度、清洁条件等。
体验、测试、检验、测量时采取的方法、频率等
理解
人员本身具备的知识条件,受培训或指导的程度,对既有规则的执行力,对质量的认识、技术熟练程度、身体状况等都会影响其工作的质量,工作质量差异导致工序质量出现波动,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机器设备、工装夹具、检验工具、测量设备等的品牌、精度、使用寿命和维护保养状况等,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工序质量,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材料、配件、耗材等的结构、尺寸、成分、物理性能、化学性能等是否满足设计和质量要求。材料直接作用与产品,一旦不满足要求,在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方面质量会严重不足,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或早期失效。
工艺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耗材更换是否合理,工装选择是否准确、可靠,操作规程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序质量,进而影响产品质量。
社会经济大环境我这里抛开暂不讨论,工作现场环境即我们熟知的5S,参考我另外一篇博客理解。
体验、检验、测量时采取的方法、频率是否正确、合理,结果是否记录。
变异举例
* 人员变更
* 人员状态不稳定
* 新进员工/实习者
* 顶岗
* 认知度不够
* 身体状况不好
* 执行力差
* 长时间工作产生疲劳
* 质量意识差
* 操作时粗心大意
* 不遵守操作规程
* 知识不够
* 不具备完成作业的技能
* 操作技能低
* 技术不熟练
* 新采购
* 新安装
* 维修后
* 调整后
* 保养后
* 部件更换
* 品牌差异
* 新开发
* 设计变更
* 供应商不同
* 供应商生产变更
* 批次不同
* 品牌不同
* 新工艺
* 工艺要求变化
* 加工方法变化
* 制作过程变化
* 配方参数变化
* 新设定
如何正确理解ME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