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阴阳寒热虚实.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寒热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两纲。一般来说,寒证表示机体阳气不足或感受寒邪所致的证候,热证表示机体阳气偏盛或感受热邪所致的证候。寒热在《内经》中论述颇多,比较明确,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明确指出: “阳胜则热,阴胜则寒”,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又提出了“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的治则。寒证寒证,是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所表现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淡、苍白而滑润、脉迟等。其病因病机为:感受寒邪,或因阳气不足,皆能致人体温煦不足,故现恶寒、面白、喜暖;阴盛于内,津液不伤则口淡不渴;阳虚不能温化小液,故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阳气不足,寒湿内生,必见舌淡苔白而润;阳虚气弱,血脉则鼓动无力,脉迟。热证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衰,表现为体机能活动亢进的证候。其临床症状为: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干,脉数。其病因病机为:其病因可由外感火热之邪而致,亦可由七情郁火,或饮食积热、或房室劳倦,阴精受损,导致阴虚阳亢等引起。若阳热偏盛,则身热喜冷;火热伤阴,津液被耗,故口渴饮冷,且小便短赤;大肠津液不足,则大便燥结;阳热亢盛,迫血流加速,故脉数。寒证与热证关系寒热错杂寒热错杂,是指寒、热证同时并见。临床上一般常见有上热下寒、上寒下热、表寒里热、表热里寒等。上热下寒:阳盛于上,阴盛于下。症见胸中烦热、频频欲吐(上热);腹痛喜按、大便稀薄(下寒)。上寒下热:阴盛于上,阳盛于下。症见胃脘冷痛、呕吐清稀(上寒);小便短赤、大便燥结(下热)。表寒里热:外受寒邪所侵,表未解而邪入里化热;或内本有热而又复感寒邪。症见:恶寒、发热、无汗、身痛(表寒);气喘、烦躁、口渴饮冷、尿赤便秘(里热)。表热里寒:外感风热而内伤生冷,或平素脾胃虚寒而外受风热所致。症见: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表热);小便清长、大便溏薄、畏寒肢冷(里寒)。寒热转化临床上寒热的转化,一是先寒证,而后转为热证,寒证渐退;一是先热证,而后转为寒证,热证渐退。这种转换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的盛衰,凡寒转热者,皆为邪盛而正气尚充,阳气旺盛,而从阳化热。如感受寒邪,开始恶寒、发热、身痛、无汗、苔白、脉浮紧,为表寒证。病变进一步发展,寒邪入里化热、恶寒等症状消退,并出现心烦口渴、苔黄、脉数等症,此即表示证候已由表寒转化成里热。凡热转寒者,多是邪热伤正,正不胜邪,阳气衰败所致。如高热者,由于大汗不止,阳从汗泄,或吐泻频频,阳随津脱, 出现四肢厥冷、面色苍白、脉转沉迟,说明由热证转化成寒证。寒热真假寒热真假,指疾病处于危重阶段,往往会出现临床征象与疾病本质不一样的情况,即热证见寒象,寒证见热象。真热假寒:阳热内郁,不能外达,格阴于外。症见面色晦滞,但目光炯炯有神,唇红焦燥,神昏但时烦躁,扬手掷足,气血息热,声音响亮,口气臭秽,排泄物臭秽气味、口渴饮冷、身寒反不欲衣、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脉沉按之有力、手足冷而胸腹灼手、舌红绛、苔焦黄黑、干燥起刺。真寒假热:阴盛于内,格阳于外。症见身热、面红、口渴、脉大等类似热证,但其热而欲加衣被,面红而肢冷、口渴而喜热饮,且饮不多、脉大而无力,并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等。补阳药补阳药常用于阳虚证,症见:畏寒喜暖,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喜热饮食,食生冷则腹痛腹泻或胃脘冷痛,腰膝冷痛,小便清长,便溏,舌质胖嫩,色淡,苔白滑,脉弱或沉迟无力。由此看来,阳虚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它反映了病情的加重。因此,在人体阳气不足时,应当及时补阳,否则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 “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这里的“失其所”就是指阳气失去了在人体应有的位置,带来的后果是:短命夭亡。常用的补阳药有: (1)鹿茸。为雄性的梅花鹿或马鹿头上尚未骨化而带茸毛的幼角,为贵重补药。鹿,古人认为乃是“仙兽”,其寿命在兽类中也是较长的。《述异记》曾记载有“鹿千岁为苍、又五百岁为白,又五百岁为玄,玄鹿骨亦黑,脯食之,可长生也。”事实上,鹿的一身皆是药,鹿肉、鹿皮、鹿骨、鹿茸及全部内脏均可药用。其中鹿肉味甘性温,《食疗本草》称其“补虚羸瘦弱,利五脏,调血脉。”目前临床上多作为益阳气、补精血、强筋骨药使用。鹿皮味咸性温,《四川中药志》称其“能补气,涩虚滑,治妇女白带、血崩不止、肾虚滑精”。鹿骨味甘性温,《名医别录》称其能“安胎,下气。”目前临床上主要是将其作为补益虚赢、强筋壮骨药使用。鹿的各种内脏皆有补益作用,如《本草纲目》所说:“邵氏言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内纯阳之物,能通督脉,故其肉、角有益无损。”鹿茸为血肉有情之品,既能温补肾阳,又能补益精血,温而不燥,能治多种病症。如《神农本草经》里有: “益气强志,生齿不老”;《本草纲目》亦载: “生精补髓,养血益阳,强筋健骨”。事实证明, 常服本品有健身防病、抗衰老

阴阳寒热虚实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