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标”与“治本”的颠倒王其学《“治标”与“治本”的颠倒》 2008-10-31 22:27:33| 分类: 中医是怎样消亡的| 标签: | 字号大中小订阅. 真可谓“撒谎千遍成真理”, 这不,“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这句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谎言,居然成了现在某些人的“共识”。于是, 那些号称“中医”的“西医离把头”, 来了个“借腿搓麻线”, 把它当作口头禅, 来力挺基本消亡的“中医”。在中医的一些小技短术领域,也不厌其烦地念叨“西医治标、中医治本”的谎话来愚弄百姓, 所以,有必要摆出一些事实来,戳穿谎言,正本清源,还其公道。 1 、谬论来自中医的消亡时。“标”,一般指树梢, “本”一般指树干和树根。《素问· 天之纪大伦》“少阳所谓标也, 厥阴所谓终也”, 其中的“标”与“终”本来是指“六经”之“始末”的。“治标”“治本”之词,则是后来中医内部对于“理法方药”的争论。在西医舶来中国,尚未成为我国主流医学之前,张景岳的“滋阴派”, 李东垣的“脾胃论派”, 都曾经认为自己是“治本”的, 攻击“攻下派”的“大承气汤”是治标的。于是, 就有了“治标”“治本”之说。比如说“攻下派治标, 滋阴派治本”云云。后来, 许多人既不倾向滋阴也不倾向攻下, 主张“标本兼治”。所以, 不论是“治标”还是“治本”,都是中医内部的争论,与现代医学(西医)完全无涉;可是, 在现代医学( 西医) 占据了主流医学地位, 特别是近一些年来, 中医不得不从若干领域慢慢退出, 被边缘化、被异化、被压缩得几尽消亡的时候, 一些有意无意的中医骗子, 却利用千年来的中医文化, 把中医界内部的“标”“本”概念,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嫁接在中、西医之间, 每日每时的进行着“中医呐喊”。于是,“西医治标, 中医治本”的异端邪说,就像夜幕中的蛙声鼓噪,不时地掀起阵阵声浪, 在某种程度上搅乱着百姓的就医方向,掩盖着中西医临床疗效的真实。 2 、中医无“本”可治。说得严重一点,中医是治“症”的,不是治“病”的, 而且也无“病”可治。这里需要提及什么是中医, 中医就是“辨证论治”。中医辨的是“症”,而不是“病”。辩证也好,辩症也罢,都是在极其简陋的“四诊”基础上来“辨”的。这一个“辨”字, 穷尽了中医的主要特点, 那就是在“阴阳五行”“八纲八法”等, 如同“老虎、杠子、虫子、鸡”一般的游戏圈子里, 坐而论道、辩解、诡辩、巧辩、争辩、辩论, 这一切的“辨”, 都是要凭“嘴上功夫”, 辨出“风、寒、署、湿、灶、火”以及“五行生克”之“弯弯绕”来的。中医辨出来的弯弯绕, 一般是只有“六淫七情”或者气血经络、藏象之类的简单附加, 比如“肺气虚”、“上焦火”、“脾不利湿”、“气滞血淤”等,是没有“某某炎”“脑溢血”“肾结石”“冠心病”“心肌梗塞”这样的病名的。如果说有, 那是从西医那里“进口”的。中医, 就连“病”, 都没有明确的表述, 只是辩别“症候”而已。比如发热, 不是去辨别发热的的根本原因, 而是要辨别有汗、无汗以及所在“经络”这些表面现象, 这就失去了“本”的意义。由于中医认为的藏象、经络、元气之“本”, 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 所以, 绝大多数治疗都难以切入本质,把“治标”看作是“治本”。所以,“中医治本”, 在事实上并不存在; 就拿中医的“元气”来说, 就是一种非“本”的虚妄。中医所谓“治本”, 是指巩固从母
“治标”与“治本”的颠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