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这根魔杖开启学生的心灵
从教十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一些孩子的厌学。这里面既有成绩优秀的学生,也有成绩落后的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最主要、最基本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将来能有一份工作、能够生存。——这应该也是他们的父母经常告诫他们的。至于工作,现在工作难找众人皆知,本科生的起薪已经低至农民工的水平,读书不一定有工作,工作不一定能生存,读书何用?
假如我们设身处地的为学生们想一想,孩子们之所以说出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
可能有的教师会说,那你们就不能有点更高的追求?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更高的追求?谁来告诉他们?家长?没有几个家长有这样的认识。教师?也没有几个教师有这样的认识。自己顿悟?可能吗。如果说有,这样的话也只能存在于课本上,但是将那有限的、干瘪的说教语言拿来与现实一对照,可能产生更高的追求吗?
所以说,不想学习,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想法的产生是理所应当的,并不是什么奇谈怪论,也不在少数。既然学生不想学习,无论教师做什么都是无用功,无论什么教改都必将以失败而告终。
如此说来,这些孩子岂不是没救了?我们的教育岂不是没有任何希望了?
不,有救,有希望。救命稻草在哪里?希望在哪里?在阅读!
是的,这些孩子们确实没有或者很少有生存方面的担忧,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不想学习的充分理由。因为根据马斯洛的“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之外,还有层次更高的两类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蔡元培在谈美育时也说过::“我们提倡美育,便是使人类……似乎觉到自身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伟大的使命。这种使命不仅仅是使人人要有饭吃,有衣裳穿,有房子住,它同时还要使人人能在保持生存以外,还能去享受人生。知道了享受人生的乐趣,同时更知道了人生的可爱,人与人的感情便不期然而然地更加浓厚起来。”
所以说,要想让这些暂时没有生存之忧的学生们爱上学习,只能通过给他们更高的人生追求予以实现。那怎样给他们以最高的人生追求?这不可能通过家长的叮嘱告诫来做到,也不大可能通过班主任班会上干瘪的说教做到,更不可能通过庙堂之上的官员们的榜样力量来做到。因为,家长的知识和认识是有限的,教师的知识和认识也是有限的,而官员们的榜样很多都是反面的。但是,书籍是无限的,阅读是无限的。所以说,要想给学生以更高的人生追求,阅读是最佳的方法。
书中有什么?
书中有良师。三人行,必有我师。古今中外、高低贵贱,凡有一技之长者,皆可为师。
书中有诤友。既有同时代的同龄人,亦有伟大人物的少年时代,更有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忘年交。
书中有榜样。与人类和宇宙中的那些重大课题比起来,生存的问题不是太渺小了吗?
书中有方法。通往成功的彼岸,方法岂止千百万条,比之课堂上和老妈子颠来倒去的那几条,多了去了。
阅读的作用有多大?超越你的想象。想当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影响了多少人。
许许多多的教育家都重视到了这一点,比如苏霍姆林斯基,比如中国目前正在身体力行的新教育者。
也许,一提起阅读,许许多多的理科教师便会加以反对,甚至是许许多多的
班主任老师也会加入反对者的行列。因为阅读会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阅读的功效太慢,阅读只会增加语文科的成绩,这岂不是让语文教师白捡了便宜?有这些想法的
用阅读拯救孩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