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人们往往认为, 贫血就是体内“血少”。其实, 这样理解是不正确的, 在医学上的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减少和血红蛋白浓度低, 使血液变稀变淡。贫血是一种症状, 各种疾病都可能伴有贫血症状, 称为继发性贫血。血液系统疾病以贫血为主要表现的有: 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或失血性贫血等。中老年人的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一、从贫血发病机制和病因的分类: (一)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细胞、骨髓造血微环境和造血原料的异常影响红细胞生成,可形成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1 .造血干祖细胞异常所致贫血(1) 再生障碍性贫血: 是一种骨髓造血功能衰竭症, 与原发和继发的造血干祖细胞损害有关。部分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发病机制与 B 细胞产生抗骨髓细胞自身抗体, 进而破坏或抑制骨髓造血细胞有关。(2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贫血:是指骨髓红系造血干祖细胞受到损害,进而引起贫血。(3) 先天性红细胞生成异常性贫血:这是一类遗传性红系干祖细胞良性克隆异常所致的、以红系无效造血和形态异常为特征的难治性贫血。根据遗传方式, 该病可分为常染色体隐陛遗传型和显性遗传型。(4) 造血系统恶性克隆性疾病: 这些疾病造血干祖细胞发生了质的异常, 包括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及各类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如白血病等。前者因为病态造血, 高增生, 高凋亡, 出现原位溶血; 后者肿瘤性增生、低凋亡和低分化, 造血调节也受到影响, 从而使正常成熟红细胞减少而发生贫血。 2 .造血微环境异常所致贫血造血微环境包括骨髓基质,基质细胞和细胞因子。(1) 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受损所致贫血: 骨髓坏死、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大理石病、各种髓外肿瘤性疾病的骨髓转移以及各种感染或非感染性骨髓炎, 均可因损伤骨髓基质和基质细胞,造血微环境发生异常而影响血细胞生成。(2 )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所致贫血 3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造血原料是指造血细胞增殖、分化、代谢所必需的物质,如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叶酸、维生素 B12 等)、微量元素(铁、铜、锌等) 等。任一种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都可能导致红细胞生成减少。(1) 叶酸或维生素 B12 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由于各种生理或病理因素导致机体叶酸或维生素 B12 绝对或相对缺乏或利用障碍可引起的巨幼细胞贫血。(2) 缺铁和铁利用障碍性贫血: 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缺铁和铁利用障碍影响血红素合成, 有称该类贫血为血红素合成异常性贫血。该类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变小, 中央淡染区扩大,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二)溶血性贫血( HA )即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三)失血性贫血根据失血速度分急性和慢性,慢性失血性贫血往往合并缺铁性贫血。可分为出凝血性疾病( 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和严重肝病等) 所致和非出凝血性疾病( 如外伤、肿瘤、结核、支气管扩张、消化性溃疡、痔和妇科疾病等)所致两类。临床表现贫血的病因, 血液携氧能力下降的程度, 血容量下降的程度, 发生贫血的速度和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的代偿和耐受能力均会影响贫血的临床表现。二、临床表现: (一) 软弱无力:疲乏,困倦,是因肌肉缺氧所致,为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二) 皮肤,粘膜苍白:皮肤,粘膜,结膜以及皮肤毛细血管的分布和舒缩状态等因素的影响,一般
贫血的病因、治疗、和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