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长沙》(第一课时)
新兴县惠能中学 谭贤秋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第一单元的重点:意象和感情。
2、抓住《沁园春 长沙》上片的意象把握诗人的感情。
二、教学重点
1、意象。
2、感情。
三、教学难点
通过意象把握诗词的感情。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欢迎大家走进高中语文的第一课,我们看第一单元的目录,都是属于“阅读鉴赏”的,共有4首诗歌,主要是中国新诗,那新诗指的又是什么呢?
(二)新诗的概念
(三)鉴赏诗歌的方法
1、掌握诗词的背景
2、意象、意境、主旨的把握(抓关键字)
3、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抒情方式)
(四)本单元重点:情感和意象(诗贵隐)
1、要注意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何体会:
(1)了解诗词的创作背景
(2)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表现手法
(广泛阅读中外名诗,培养对诗的感受力和读诗的趣味)
2、分析运用诗词中运用的意象
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古代诗歌常见的意象,如“春草”“杨柳”“梅花”“明月”“秋风”等,早已不是指表现事物本身,而是饱含了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
(五)进入新课
1、导入
(学生背诵《沁园春 雪》)今天我们来学习毛泽东的另一首诗词《沁园春 长沙》。
2、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写作背景 字词 词牌名
3、朗读课文(划分节奏,标出停顿,重音,韵脚)
朗读提示:尽可能把自己想象成站在橘子洲头的青年诗人,面对大好的秋色,然后吟诵。
4、分析鉴赏
(1)学生读上片,提问:
①前三句起什么作用?(时间,地点,人物)
②上片描写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讨论)
③“万类霜天竞自由”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生机勃勃)
④“怅”字是表示失意吗?
⑤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想到了什么?
(2)集体朗诵或背诵
(3)意象和表现手法重点讲解,分析。
(六)小结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学习了通过抓住意象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鉴赏诗词的方法。
《沁园春长沙》(第一课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