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doc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
内容摘要:诗歌借助文字来塑造形象,是语言的艺术。要欣赏体会诗歌,必须驱遣想象,通过文字中介再造形象;调动感情,与作者共鸣,领会意境;多诵读,多吟咏,感受诗歌的韵律;体会修辞手法与措辞之妙等等。关键词:唐诗 宋词 新月派 欣赏红学家吴世昌先生曾回忆其年轻时听一老先生讲李商隐《锦瑟》诗,老先生先诵一句“锦瑟无端五十弦”,停顿良久,曰:“好!”,又念一句:“一弦一柱思华年”,又停顿许久,曰:“好!”“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抚杜鹃”……全诗均如法炮制,皆以一“好”字概而言之,学生则如坠五里雾中,不知其好在何处。怎样去体会诗歌的妙处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驱遣想象,再造形象。想象是一种在观念形态上再造或创造现实的表象或形象的心理能力。没有想象便没有艺术创作,没有想象也就没有欣赏。诗歌是借助文字来塑造形象,读诗则必须通过文字中介再造形象。当我们读徐志摩《沙扬娜拉》时,通过文字媒介在头脑中转化成这么一幅图景:一个日本女郎与诗人依依惜别,“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着眼其形:日本女郎低头鞠躬、含情脉脉,十分动人;“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则着眼其态:突出其柔媚的风致及女郎的娴静与纯美,也表达了其内心的痛楚,承受不了离别之悲;“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写其声:将别而不忍别,万千情意化做一声声“珍重”,诗人品味到了这一声声珍重里包含的“甜蜜的忧愁”;“沙扬娜拉”为日语再见译音,既有再见之义,又宛如一女性名字,多像是在呼唤着女郎的名字啊!这一幅忧伤而甜蜜的情人分别画面是那么的动人。有语言、有动作、有情意,声情并茂,形神兼备,不愧为徐志摩抒情诗之绝唱。只有通过文字中介转化成切实可感的形象,才能体会到其中妙处。李清照词《一剪梅》的外部形象:此词乃“怀远人”的思念之作。“红藕香残”为户外之景,“玉簟秋”乃室内之物,既点明季节,又烘托词人情怀。白昼水面放舟,“独上”暗寓离情。“谁寄锦书”明写别后思念。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月圆人未圆,雁归人不归,更加音讯全无。花已漂零,韶华不再,水自长流,愁恨悠悠——情景交融。我的相思之苦,离愁之深,你也同样具有,心心相印,苦乐与共。这种愁苦真是无法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柳永词《雨霖铃》的形象分析:离情别恨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目,也是一种最难状写的情感体验。上片正面写分别的情景:东京城外,酒旗低垂,衰柳斜曳,于薄暮的寒蝉声中,一对恋人正在依依话别。两情正浓,暮鼓冬冬,行舟催发,眼看此去,天南地北,人各一方,泪眼相对,口不能言,万千情意,只在将别时的紧紧一握里。下片则宕开一笔,伤离惜别,并不自我始,自古多情者皆然,但我的分别却是更让人不能忍受的冷落清秋时节。设想今宵旅途中的况味,一舟临岸,酒醒梦回,置身何处?只见习习晓风吹拂着萧萧疏柳,一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情景交融,离愁绵邈。末句直抒胸臆,从此一别,年复一年,纵然有良辰美景千般风情,又和谁去一起欣赏诉说呢?想象之关键乃是调动生活积累,用欣赏者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去体验,与作者共鸣。二是调动感情,领会意境。意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作者写作乃是因情动于衷而不得不发,欣赏者亦应“感情用事”,必须把自己作为“当事人”,而不单纯是旁观者。要与作者共鸣,同悲共喜。鲁迅

如何体会诗歌的妙处 诗歌结句的妙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lily8501
  • 文件大小15 KB
  • 时间2021-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