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物传染病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 250447 课程名称:动物传染病学英文名称: Animal E pidemiology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 72 学分: ,其中讲授: 50学时,实验: 22学时。适用对象:动物科学/医学专业本科生考核方式: 考试先修课程: 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兽医微生物学,兽医免疫学等二、课程简介《动物传染病学》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它与畜牧业生产、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密切相关。该课程主要研究动物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规律以及预防和消灭这些传染病方法的科学。动物传染病是对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一类疾病,它不仅可能造成大批畜禽死亡和畜产品的损失,影响人民生活和对外贸易,而且某些人畜共患病还能给人民健康带来严重威胁。尤其是现代化的养殖业,畜禽饲养高度集中, 调运移动频繁,更易受到传染病的侵袭。因此,对畜禽传染病的防制与研究,历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并在兽医科学技术中居首要地位。该课程建立在兽医微生物学、兽医临床诊断学、兽医免疫学、兽医病理学和药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直接解决生产实践的动物传染病的诊断和防制等问题,是兽医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动物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于其病原体大多感染宿主广泛,致使防治工作极为复杂,同时,也正是由于其感染宿主广泛,致使其中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公共卫生安全乃至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特别是继 2003 年 SARS 和2004 年的禽流感流行后,动物传染病特别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得到了全社会空前的重视。本课程教学将抓住这一契机,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将以人畜共患病作为讲授的重点内容,考虑本科生现有的教材内容,在此基础上力求将近年来该研究领域最新研究 2 成果、研究动态及发展方向讲授给学生,特别要让学生掌握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解决动物传染病诊断及免疫方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整体、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了解家畜传染病发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掌握诊断和防制家畜传染病的基本技能,为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的身体健康服务。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实验课教学和兽医院现场教学,以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规定的学时内,全面讲授对畜禽危害严重的常见和多发性传染病,并扼要介绍国内外有关本专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和新经验。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对本省较少发生或危害不大的传染病留给学生自学。本大纲供动物医学和动物科学本科专业适用,具体说明如下: ,运用生物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等不同的研究手段,来认识动物传染病发病机理、流行规律及防治措施,通过对发病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借以为疾病的诊断和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认真备课,重视启发式教学,注意运用总论的知识指导各论的学习,通过各论的学习加深对总论的理解。在讲课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运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和认识各种传染病流行规律及发病机制,正确处理疾病过程中内因和外因,局部与整体,机能与形态,个体与
Ni_3Al-Mo高温复合材料的拉伸特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