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鄙二僧
教学目标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3.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句义、文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学会朗读文言文。
(2)理解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句义、文义。
2.难点体会本文中所包含的思想意义。
课时划分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面加点字的音。
恃(shǐ语(yù钵(bō哉(zā)鄙(bì)
2.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3.试翻译课文。
这篇文章虽是写给作者的子侄们看的,目的在于教育他们立定志向,刻苦学习,学有所成,这是针对学习上容易产生的畏难情绪面说的。但对我们学习也有所启发。
三、正课
1.交流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白鹤堂集》,作者彭端淑(1699—1779)字乐斋,清代四川人。雍正提间进士,历任吏部郎中,顺天(今北京市)乡试同考官等职。后辞官回家,在四川锦江书院讲学,著有《白鹤堂集》。原题是“为学一首示子侄,是写给子侄们看的。
2.朗读课文。
朗读指导:要辨别人物说话的语气,揣摩人物说话在的情态,有表情的朗读。如两处“子保恃而往?”第一次应读出疑问的语气;第二处则要读出反诘的语气。
3.请学生对讲文字、词后质疑提问。然后翻译。
四、课堂小结
(一)一字多义
其:其一贫其中
其:为其来也他指橘
其:其这味不同它指橘
而:子何恃而往表修饰不译
而:僧富者不能至百贫者至焉表转折却
之:吾欲这南海动词去
之:西蜀之去南海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
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助词位于主渭之间不译
之:楚王闻之代词这件事
(2)古今异义
鄙:古义:边境蜀之鄙有二僧
今义:卑鄙
顾:古义:反而,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今义:照顾
去:古义:距离西蜀之去南海
今义:往
(3)多音多义词
语:(yu)不言不语
(yu)不以语人
数:(shu)数落
(shu)次数
(shu)数不见鲜
板书:
贫僧:一瓶一钵,自面海还
富僧:欲买舟而下,有惭色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
立志当如蜀鄙之贫僧
五、作业
1.完成
2.课后理解与探究三、四题。0。000
3.选项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思考课后理解与探究一、二题。
2.就课文不理解处质疑。
天下的事情有因难的也有容易的,但是看你去不去干,不去干容易的也变困难,努力去干困难的也变容易的。课文中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质疑:两个和尚都想去南海,穷和尚凭借什么去的?
讨论并归纳:凭借一个水瓶和一个碗
蜀鄙二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