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doc


文档分类:法律/法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该论文来源于网络,本站转载的论文均是优质论文,供学习和研究使用,文中立场与本网站无关,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如果需要分享,请保留本段说明。
  摘要:本文就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中的应有作用,对在设计与构建质量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基本原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即教学质量监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若这个环节缺失或执行不力都将导致教学质量管理链断裂,致使教学偏离正常的轨道。目前,尽管多数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督,但是真正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即质量监督体系)是关键,因为它是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有效落实质量监督任务的指南针,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差异性、发展性、多元性、育人性四个基本原则,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差异性原则不同学科的教学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若衡量其质量状况的质量监督体系只考虑其相似性而忽略其差异性,无疑会有失公允、缺乏科学性,犯下“一刀切”的错误,既不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也不利于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学科教学要做出相对客观公正、切合实际的监督与评价,所用的质量监督体系必须能反映出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特性,诸如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差异、相同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来自于三校(中专、技校、职高)和普高不同教学对象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室内与室外、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等不同教学场所之间的差异,教师自身因素之间的差异如新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之间的差异……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必须考虑这些差异性因素,克服整齐划一的僵硬模式,使之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以便在体系落实执行过程中实事求是、因差异而区别对待,避免教条主义。
  发展性原则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归宿不是拈过拿错、揭教师之短,而是与教师一道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业务能力水平,所以作为指引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质量监督体系还必须体现发展性原则,充分反映教学质量监督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精神,这一精神的落实要求质量监督体系指标的设定要紧紧围绕教师与学生发展这一宗旨:重发现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轻批驳教学中的问题;重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评定,轻不切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况的横向比对;重鼓励褒扬,轻惩罚处理。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在质量监督体系指标权重的分配上就要注意导向,让权重比分尽可能向教师的闪光之处倾斜,尤其是教学中的创新之举,降低教学中尚存问题指标的权重比分,让教师在学校认可、享受教学成功、发展提高过程中不断自我鞭策,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有的院校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名存实亡,质量监督

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w8888u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21-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