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解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等文言知识点,做到能自主翻译课文。
2、欣赏文中的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左传》又称《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是我事详细完整的编年体史书,为“十三经”之一。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故又称作“春秋三传”。
《左传》大约成书于战国初,相传为春秋末年鲁了众多的历史人物,不论其地位贵贱,职务高低,这些人物包括了春秋时代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成员。各种历史人物,形形色色,多彩多姿。其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物有较详细的事迹记录或鲜明的形象描绘。整部《左传》,犹如一幅人物层现叠出的彩画长卷,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东周240多年间的社会历史面貌。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此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
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
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出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国失败。
介绍背景:
春秋时期形势图
郑
晋
秦
概括每段大意
1、秦晋围郑
2、临危受命
3、说(shuì)退秦师
4、晋师撤离
探讨第一段:
问题:
1、郑和秦之间有没有结仇?秦为何要与晋联手围攻郑国?
2、晋、秦的驻地在一起吗?这说明了什么?
探讨第二段:
1、本段写了“两说”(两次游说shuì ),具体是哪“两说”?
佚之狐游说郑伯,郑伯游说烛之武
2、佚之狐的话对刻画烛之武有何作用?
侧面烘托
3、郑伯是如何说服烛之武的?
先动之以情(道歉),再晓之以理(郑亡烛亦有不利)。
用简洁的话语概括郑国君臣面对危机时的表现
1、佚之狐
出谋划策,慧眼荐英雄。
2、 郑伯
从谏如流,情真意切,说服了烛之武。
3、烛之武
深明大义,临危受命。
4、郑国君臣
沉着镇定,团结一致,决定用外交途径解决危机。
烛之武退秦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