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图表整理}
编者前话:自从司法考试中加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以来,每年都会考不少的分值。小编为考生们汇总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讲义,并以图表的方式为大家整理出来了,便于考生们的记忆。
第一章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基 本 概 念
法治
法律之治,通过法律治理国家,同时又是依法合理配置权力与权利的社会状态
法治理念
法治的理性化观念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引导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理性化观念体系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
特 征
鲜明的政治性
彻底的人民性
系统的科学性
充分的开放性
本 质 属 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各个的方面
第二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和实践基础
理 论 渊 源
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
马、恩
法学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尤其是法与经济的关系、法的本质、人权、人民主权、人的自由和解放、法律权威和法的职能是宝贵的理论渊源
列宁
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法治、党的领导方式与法律权威,党的领导和公平正义、法的普遍约束力与制度建构等基本问题
毛泽东、董必武等老一无
宪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专门工作与群众论想相结合、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等思想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思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人为本、执法为民、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紧紧围绕中心、保证服务大局,坚持并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内容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文化资源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
民为邦本;公正执法;礼法并用等思想
有益借鉴
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
人民主权、基本人权、权力制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
实践基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基础上,借鉴其他国家法治实践经验教训,经过几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的不断凝练,逐步形成的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成果。
第三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在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司法实践中,逐步确立了平等与正义、“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等司法原则
新中国成立以后
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实施“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