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的蚂蚁》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再大的困难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2、通过朗读、交流、讨论,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引导学生明白困难是不可怕的,可怕的是自己没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只要我们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并一步一步地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教学重点:认识再大的困难只要脚踏实地去做,就能克服困难的道理。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领悟课文所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复习引入。
1、孩子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生答:上天的蚂蚁)。齐读课题
2、故事中的词语宝宝今天也来了,让我们去与它们打打招呼,好吗?(出示生词)
二、探究课文,训练朗读
(一)、感受巨人对“上天”的态度和做法。
1、这个故事讲了谁和谁都想上天?结果怎么样?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读后交流,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贴出巨人图、小蚂蚁图)
2、(指着黑板上的图)咱们来看看,巨人和蚂蚁相比,谁更有实力上天?为什么?
(在学生汇报中相机引导学生用自己积累的语言描述巨人。“又高又大、强壮有力、力大无穷、肌肉发达、结实、顶天立地、膀大腰圆等”
像刚才你们说的又高又大、强壮有力,我们就说是身材魁伟。(出示词语卡)跟老师读两遍。
什么样的巨人?(生:身材魁伟的巨人)
文中还有一个词,跟它的意思差不多,哪一个?(出示“身强力壮”的词语卡片)跟着老师读两遍。这是一对近义词,再读两遍。什么样的巨人?(生:身材魁伟的巨人;身强力壮的巨人)
3、巨人身材魁伟,小蚂蚁呢?用文中的词概括(生:很小很小)
4、巨人比小蚂蚁更有实力,可他却没有上天,是他不想上天吗?自读1至3自然段,找找哪句话告诉我们巨人想上天?
学生自读后汇报:巨人多么想到天上去看看呀!谁能读出巨人的强烈愿望?指导朗读
5、巨人这么想上天,又这么有实力,可为什么没上天呢?自读1-7自然段,边读边想,勾句子,找依据
汇报交流:预设一,因为巨人跑掉了,害怕了,没信心。师追问:巨人为什么要跑掉?为什么害怕?为什么没有信心?
预设二:因为树太高了,所以巨人没上天。师追问:这棵树到底有多高?
学生找出描写树高的句子,教师出示句子: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
师一边板画,一边口头描述: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有一棵树,很高很高,高得插入了云霄,连白云都要抬头仰望它了。
指导朗读:谁能读出它的高?自己先试一试,练一练。
学生展示朗读,生生评价,在评价中指导朗读。
6、多高的树啊!让我们都来到树脚下,抬头仰望,我们能看到飞翔的鸟儿,散步的云儿,就是看不到树尖。(让学生跟做抬头仰望的姿势)孩子们,再往上看,一直往上看,我们看到了刺眼的阳光,就是看不到树尖。仰望了这么久,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感受:眼睛看花了;脖子仰酸了等)是啊!巨人来到树下,(引读:)他抬头仰望,脖子都仰酸了,也望不到树尖。太高了,(引读:)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把这个句子改了改,出示:
(1)、巨人摇摇头,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2)、巨人说:“好高哟,要想爬上去是不可能的。
男女生分别读两个句子,体会两句有什么不同。
从“摇摇头”和“根本
上天的蚂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