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说课稿
一、说教材
《绝句》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佳作。诗中描写了他的住处—成都郊外浣花溪草堂附近明媚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草堂的喜爱以及思念东吴的思想感情。全诗先写近景: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后写远景:西岭、雪。全诗最大的特点是:对仗工整、色彩明丽、黄翠相对、白青相映、互相衬托,写得参差错落,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绝句》是小学阶段的第11首古诗,从一二年级浅显易懂的《画》、《锄禾》、《春晓》到三年级的《登鹳雀楼》、《早发白帝诚》等,难度逐渐增加。而这首诗前两行意思浅显明了,后两行意境比较深远,含蕴比较丰富。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色彩鲜艳,紧扣诗意,能帮助学生理解诗意,入情入境。
我把理解诗句,感受美景,作为教学本诗的一个重点;同时由于四年级学生对古诗已不再生疏,对学习古诗的方法也有初步的了解,所以我认为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学习古诗的一种方法,就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这首诗的字里行间蕴含着强烈的感情,而诗人所处的年代与学生十分遥远,学生的情感难以与诗人产生共鸣,所以体会诗人的情感,理解诗的意境是教学本诗的难点。
根据本诗的特点,通过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
,体会诗人的情感,领会诗文的意境。
,背诵、默写古诗。
《绝句》的描绘,结合想象,写一段话。
二、说教学方法
。以往的串讲串问,效果不理想。所以我打算运用尝试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己学习,运用多媒体,动用多种感官,进入到诗人描绘的情境中,体会诗句的意境美。
,培养能力的同时,教会学生学习,寓学法指导于教学的全过程。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这首诗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学习古诗的基础,我按以下四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故事导入,解释课题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使他们一上课就进入想学、爱学、渴望学习的境界。先讲一个小故事《会做诗的厨师》:古时候,有一个厨师,精通诗词,他能根据做的每道菜对出一句优美的诗来。一位秀才故意出了个难题,仅仅给厨师两个鸡蛋,要他根据一首诗办成一桌菜,厨师欣然接受,就做了四道菜。第一道菜是两个熟蛋黄,旁边几根青菜丝;第二道菜是把熟蛋白切成小块,排成一行,下面铺一张青菜叶子;第三道菜是清炒蛋白一撮;第四道菜是一碗清汤,上面浮着四只蛋壳。秀才见了,佩服不已。
这时学生已情趣盎然,紧接着就把学生导入新课:“这四道菜,就是出自《绝句》。这节课就来学习这首诗,《绝句》是一种体裁名称,那么它是一种怎样的体裁呢?”先让学生尝试着说,教师再随机讲述关于绝句体裁知识。
(二)整体感知,自学古诗
人们认识事物要经过感知—重现—理解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感知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具体,才能理解得越深刻。因此,我先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认真读诗句,仔细看插图。读后先说说对这首诗的总体感觉,再说说眼中出现了哪些景物。然后再让学生运用一些工具书,自学古诗,要求了解的大致内容和每行诗句的意思。四年级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既是对旧知识的巩固,又是对新知识的检验,学生在自学中尝到了收获的喜悦,又为自己的听课找到了方向—这个地方我不懂,可要小心听老师讲。
(三)解诗明意,入境悟情
我将充分运用多种电教
《绝句》说课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